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锐评

  • 2024-05-16 10:30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江武

  各地近年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逐渐补齐,受到基层干部群众欢迎。但与此同时,某些设施中看不中用,或者荒废闲置,不仅造成资金资源浪费,也会影响农业生产开展。

  在中部地区一个村庄,平坦的农田里,间隔百米左右就建有一处机井房,看起来很是气派。但记者连续查看10多个机井房后发现,有的机井房铁门已被拆掉,其中配套安装的电表箱、水泵等设备不知所终,有的甚至被当成临时厕所。在中部某地区,类似这样中看不中用的农田基础设施闲置不在少数。据了解,该村庄所在的县有机井7790多眼,其中约340眼废弃,还有约390眼需要经过修复才能正常使用。

  农村基础设施一头连着农村生活生产,一头连着百姓生活。要激发农村群众种地的积极性,就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耕田种地变得更轻松。在田间地头建机井房,其目的就是让田间灌溉浇水变得轻松起来。比如一座机井房,可以满足周围约80亩土地的灌溉需求。农作物需要浇水灌溉,开关一开,水就哗啦啦流向地头,再也不需要农民兄弟去肩挑背扛了。

  近年来,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下,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实现用水电气化、道路硬化、夜晚亮化、能源清洁化。这不仅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也给农村群众田间劳作减负,真正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但让人痛心的是,在不少地方,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只重视建设,忽视了管理,让部分农业设施“睡大觉”,难以发挥作用,不但浪费了财政资金,而且影响农村群众的春种秋收,不利于端牢端稳端好中国人的饭碗。

  三分建,七分管。只要资金到位,农村基础设施要建成,其实也不是特别困难。但要把这些基础设施管好用好,那就很不容易。一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敢于担当,自觉落实好管护主体和责任;另一方面需要强化监督监管,要通过群众举报,通过拉网式的排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农村基础设施闲置情况,及时解决。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在农村基础设施设计、建设时,也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统筹好规划设计和实际需求,实现效益最大化,从源头上杜绝闲置现象。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