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时评 > 政论

脱贫攻坚 越是最后关头越要务实

时间:2019-03-10 10:20:0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13亿中国人一个都不能少;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贫困人口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既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同时也是每个人共同的梦想与期盼。因此,脱贫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与民生改善联系最为紧密,同时又事关人民群众的福祉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认同。

  “13亿人,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同时又回馈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我们可以想像的是,在中国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其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细致性可想而知。从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村12.8万个,经过6年时间的努力,2018年底还剩2.6万个贫困;贫困人口6年减少了8000多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2018年将要摘帽280个县左右,832个贫困县有一半的县摘帽,人口已经做到了85%左右脱贫,村80%左右退出。可以说,精准扶贫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人的使命,实践也充分证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顶层设计的部署下,在全民的参与和积极推动下,脱贫攻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成绩并不能代表最后的胜利,“最后的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3月7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的“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是到关键时候越是要响鼓重锤,任何“冒进”、“水份”以及急于求成、弄虚作假都是不可取的。要强化作风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坚持求真务实,以严和实的作风把脱贫攻坚工作落细落实,落到最后阶段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步骤中。两会新闻中心记者会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在答中外记者提问中说到:“不能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就不顾脱贫质量”“打着扶贫旗号敛财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事关民生,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的重要政治任务。“小康不老康,关键看老乡”,人民群众对于脱贫攻坚的认可是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对于生活改善的切身体会与感受是我们作风转变与效率提升的标尺,毕竟“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从提升政治站位的高度,把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做深入,切实减少贫困人口的贫困发生率;让贫困群众从不断完善的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体系,从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中,切实提升获得感、幸福感,才能让这场“民生战役”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满足每个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脱贫攻坚战,越是到最后越是要绷紧思想的弦、纪律的弦,把严实的作风树起来,促进成效实起来、工作沉下去。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不是可以放松喘气之时,相反正是最吃劲之时。在成绩面前,人们的思想往往容易发生变化;在工作收尾阶段,人们的激情会产生松懈,认为胜利在望,可以缓一缓、松一松,殊不知,这种变化和松懈将导致前功尽弃。只有一往无前、咬定目标,以初心之坚定做好最后阶段的每个环节工作,不搞“大跃进”“浮夸风”,更不能急功近利,搞虚假政绩。同时,这些作为与当前作风建设的要求相违背,与树立政府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良好形象的目标更是相抵触。因此“响鼓重锤”,是敲打在前、警醒在前的“预防针”,是脱贫攻坚工作必须杜绝不良作风,违纪违规行为发生的“报警器”。

  脱贫不等于就此消灭贫困,我们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这次脱贫攻坚战解决的是中国千百年来没有解决的绝对贫困问题,并不是说中国就没有贫困了,相对贫困还会长期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减贫在中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直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更要有坚定的政治站位,树立迎难而上的思想,越是最后关头越要务实,严格落实好精准施策各项措施,赢得这场战役的真正胜利。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王婷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