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宛新平

  • 2024-04-15 09:30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宛新平

宛新平.gif

  向“新”出发,安徽蹄疾步稳。

  4月12日下午至13日上午,省委书记韩俊赴蚌埠市调研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这次调研,与以往有所不同,省委书记把目光聚焦到了农业、能源、水利等基础领域。

  再“新”的图景,再大的蓝图,都要立足于坚实的“底座”之上。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禀赋、特色产业等比较优势,锻长板、补短板,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加快皖北地区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这席话,讲得很透彻,向“新”而进,关键要因地制宜,工作的发力点不仅要聚焦到扬优势上来,让“长板”更长,还要下沉到“短板”处,让短板成为跳板、变为长板。

  正因为有效锻长板、补短板,用足用活资源禀赋,当前的安徽,才机遇催人、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创新求变的力量得以持续迸发,催开了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之花。

  科技产业既在“墙内开花”,也在“墙外”绽放。正在南海之滨海南全岛盛大举办的第四届消博会,成为各地企业“一展身手”,在国际舞台展示成果、吸引合作的重要舞台。有注意到,20余家皖企亮相消博会。除了徽州竹艺轩雕刻等“老字号”展示安徽特色、传播“徽风皖韵”外,消博会上的“安徽面孔”尽展“新”颜。比如,皖企科大讯飞和蔚来汽车等接力“上新”亮点,推动智能产品、新车型等“安徽智造”走出安徽,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花”开国际场景的同时,创新的“芬芳”也与国内共享。创新安徽,正迎来兄弟省市越来越多“转身”。连日来,湖南省党政代表团、北京市党政代表团相继来皖考察。面对面、谈创新、聊合作,“创新”一词高频出现。科技园、车企、智能装备等成为被重点参观学习的创新场景,不断拓宽着安徽与外界合作向前的共同路径。

  安徽正因为“创新森林”枝繁叶茂,通过“沿途下蛋”催生更多的创新成果,才迎来更多的“刮目相看”,凝练出更多的发展经验。在安徽的创新前行轨迹中,清晰可见如何辩证打好“向上拔节、向下扎根”的施策“牌面”。不论是合肥、芜湖“创新双翼”的打造,还是强力优化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以优质环境培育和吸引更多“专精特新”企业来皖兴业,使出真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壮大科技人才队伍等,安徽厚植创新“家底”,从人才、产业等角度增强创新动能……一招一策,同样表达的是推动创新向“下”扎根的关键之举。

  持续深耕创新,安徽不断获得回报。创新安徽,不仅要继续在新产业、新赛道上换挡提速,放大优势,更要在传统领域发掘“新意”、深挖潜力,打开更大的创新场景。

  省委书记韩俊这次在蚌埠市的调研,就重点对“农”“能”等基础领域进行布局。强“农”兴“能”,安徽既推动打基础、脚踏实地,更推动农业、能源向“新”而上。

  从勉励中粮生物科技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生物产业创新基地;到点赞万豪能源技术突破取得的成效,鼓励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再到要求水利工程大力推进水利智慧化、数字化建设……安徽对传统领域赋予“新期待”,就是要引领全省上下持续抓实传统产业、做强实体的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加大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把科技创新延伸到田间地头、能源生产、水利工程等更广领域。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才能蹄疾步稳、行稳致远,这也是省委领导在蚌埠调研时所传递的鲜明导向。

  创新强劲活跃是安徽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于全省上下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在追求高科技、高速度、高效益的同时,更要把创新之“根”向下扎深,既要抓住产业新风口,在新赛道上探索求变、引领潮流,还需要多做打基础、利根本之事,把传统产业打造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让“创新森林”根系发达、稳稳生长。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