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文化

  • 2022-11-30 15:42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孔瑞清

  巍巍大别山,横亘江淮之间,绵延八百余里,山川壮美,气势雄浑。从1921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革命斗争不断、革命火种不灭,创造了“28年红旗始终不倒”的红色奇迹。这里诞生了红军4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等英雄部队,孕育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精神”是不畏牺牲、坚守信念的初心精神。“巍巍青山埋忠骨,滚滚热血铸英魂”,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先后有十多万金寨儿女投身革命,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沿着金寨红军广场拾级而上,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浮现在眼前,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无数次地回响在耳边。他们中,有驰骋疆场、英勇作战,在与敌人进行你死我活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一大批革命先烈;他们中,有面对敌人的屠刀、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一大批革命先烈。在生与死、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这就是不畏牺牲、坚守信念的初心精神。

  “大别山精神”是勇挑重担、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淮河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的年份有17次之多。“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一声号令,金寨老区人民从大局出发,像当年支持革命战争一样,父送子,母送女,新婚夫妻同上阵,为了兴建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为了下游八百里耕地,老区移民10多万人,淹没10多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淠史杭水利工程”牵动了父老乡亲重整山河的壮志豪情,库区的百姓,让出了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这就是勇挑重担、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

  “大别山精神”是排难创新、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梅山水库工程量大,工序复杂,场地狭小,工期短,又遭遇1954年汛期大水及冬季多年未见的大雪和严寒。国家一穷二白,经济极端困难,物资特别匮乏,在缺少技术、缺少设备、缺少资金的情况下,老区人民万众一心,愚公移山,硬是在崇山峻岭间,肩挑手抬,一锤一镐建成了这座“远东第一高坝”。在浇筑混凝土时,抢拦汛期,是和洪水决斗最激烈的阶段,是决定能否拦洪的决定性的关键,没有经验,他们就边干边学;没有现代化设备,就自己动手设计设备;遇到技术难题,就认真钻研和集体讨论研究解决。梅山水库终于在1956年4月建成,这就是排难创新、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

  “大别山精神”是同甘共苦、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18年,大湾村脱贫出列;2020年全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如今,大湾村已建成4000多亩茶园、32家农家乐,开发出一系列“扶贫+旅游”产业,各项社会事业正快速前进。当下,大湾村依靠发展“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具有大别山革命老区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余静多年来无论是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雨雪纷飞的严寒,作为金寨县大湾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始终不忘初心,扎根大湾,凭借“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的决心,这就是脱贫攻坚中同甘共苦,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

编辑: 谢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