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锐评

  • 2023-03-16 15:20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王婷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网络慈善迅速崛起,而依托网络传播广、影响大、效率高等特点,网络慈善确实解决了很多受助者的燃眉之急。然而,与此同时网络慈善事业也出现了一些鱼目混珠、欺骗造假的“伪装慈善”行为,频繁出现的网络诈捐一次次“消费”着网友的善心。

  近期民政部回应一些短视频主播假借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之名,骗取广大网友的同情和善款事件,指出假慈善行为严重违背慈善本意,有的甚至涉嫌诈骗。“摆拍式慈善”“表演式慈善”借慈善之名行不善之举,欺骗广大网友继而达到骗取善款的目的,不仅有悖于慈善的本意,利用网友的善心,更重要的是违反了法律法规,扰乱了网络慈善事业正常秩序。为避免类似“伪装慈善”短视频在网络继续传播,有必要加大惩治和预防力度,让正义和善心在干净纯粹的氛围中得到伸张和弘扬。

  认清“伪装慈善”的欺骗本质。网络慈善存在规范未成体系、信息审核校验机制不健全、监督和配套措施不完备等问题,而“伪装”慈善已经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具有欺骗的本质,更具有非法聚俭善款的非法本质。作为广大网友要擦亮眼睛,提升防范意识,有善心帮助受助人并给予捐款本身是好事情,但要通过诸如中国慈善信息中心研发建设的信息平台等正规渠道奉献爱心或者寻求帮助,不要掉入假慈善的陷阱,更不要被假慈善所利用而遭受损失,破坏了慈善公信力,助长了歪风邪气。

  惩治“伪装慈善”的恶劣行径。2021年两会上,就有代表提出《关于加快“网络慈善”规范管理发展的建议》。网络慈善事业要得到健康发展,从国家层面要加大规范、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网络平台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从国家层面而言要进一步明确对网络慈善的管理规范,从明晰定义与边界,界定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以及募捐平台验证责任等方面入手,促进网络慈善平台与行为的合法规范。有关部门要协同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提升网络慈善行为的运作效率和透明度。加快推进建立网络平台筹集资金分账管理及公示制度;探索建立平台与医疗机构之间资金双向流转机制,实现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第三方托管监督机制,并配套恰当的奖惩机制保障监督审查结果落实等,实现社会救助信息和慈善资源、服务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及对接、共享和匹配。有关网络平台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大对此类活动内容的审核力度,防范一些视频主播通过造谣、炒作,刻意制造“悲情戏”、践踏求助人尊严、侵害受助人和受益人隐私等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公序良俗,传播不实信息、利用人们的善心行诈骗之实。

  揭发“伪装慈善”的真实面目。从社会公众层面而言,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网络慈善诈骗行为,不能视而不见或者认为与己无关,如果发现有不法分子假借慈善之名牟利、违法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有义务和责任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和举报。只有揭发这种诈骗行径,让他们得到应有惩治,才能慢慢杜绝同样事件的发生,才能以一己之力破除网络慈善的灰色地带,伸张和守护正义,推进网络慈善得到健康长足发展。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