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时评 > 融媒评论

【徽喜鹊漫评】把握粮食安全主动,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时间:2022-06-14 11:09:47

微信图片_20220614104845.jpg

  高铁之侧,良田之畔,芒种时节看农忙。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孕育了古老农耕文明的千年古城眉山。在眉山市永丰村,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重点之一,就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情国情农情,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实现了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谁来养活中国”到“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粮”的历史性变革,粮食安全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国际社会长期面临的挑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2021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13657亿斤,连续18年增产丰收。2021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安全标准线;我国谷物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保证了谷物的基本自给。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事实表明,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中国有能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当然,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影响,粮食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增多,进一步加剧全球粮食供需失衡。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但大国粮仓并非高枕无忧。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农资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在此背景下,我们更须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就是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各部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关键领域安全可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守牢底线。中央财政下拨夏粮小麦促壮稳产补助资金16亿元,下达资金300亿元为实际种粮农民发放补贴,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铁路部门克服疫情困难为化肥等农耕物资运输提供绿色通道,长三角铁路四月份分别发运化肥等农耕物资20.1万吨,同比增加252.3%……一系列部署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全国已收冬小麦1.67亿亩,收获进度达到55%,麦收过半时间比去年提前2天。

  农业稳,天下安。夏粮大面积收获已经拉开大幕。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上下各方齐努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粮食安全的基础夯得更实,让压舱石的作用更加稳固,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就会更足。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文字:崔伟、晁孟强;漫画:任毅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