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4-04-17 10:39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范半烟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指出,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既记录着民族的发展历程,也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增强、提升中华文化力量,贵在增强文化自信,在赓续传统文化中,创新表达、潮流宣传,让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精神根脉。保持传统文化活力,在新时代焕发新魅力,要让文化更好地记录时代、引领时代、塑造时代,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潮流表达,呈现丰富样态。中华优秀文化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关键在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不仅在文字里、课堂上,更在短视频、非遗表演、数字博物馆、融媒体、文化节目等多种方式中,潮流表达,丰富样态,分众传播,不仅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生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绵不断、薪火相传的文明成果,更让大家从“旁观”到“融入”,增强文化认同、情感认同,深入推进以文化人。

  守正创新,展现历史底蕴。“创新性”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内生动力。创新创造让中华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展现我们厚重的历史底蕴,也顺应时代潮流,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人民群众为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材料与养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丰富生活进行提炼,变成新时代优秀文化的“基石”,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更加生机盎然。

  和合共生,传递中国智慧。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字里行间,都折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包容精神,彰显超越民族、超越文明的宽广胸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要坚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同世界其他文明开展交流互鉴、包容互补,善于吸收世界文明的先进要素,促进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合共生,不断丰富中华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蓬勃活力。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新时代条件下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关键在传承发展独特的民族文化,弘扬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让历史文脉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具有连续性、时代性,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