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4-04-16 10:05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陈康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欣喜地看到,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节目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从《只此青绿》到《中国诗词大会》,传统文化一步步“火起来”,不再是以往的“束之高阁”,而是走向万千大众,增添了诸多烟火气,激起了受众广泛的情感共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进而引领文化认同。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近年来,非遗、文博等传统文化类藏品频频“出圈”,备受青睐。数据显示,全国被调查文物的数字化比例为44.11%,其中珍贵文物藏品的数字化比例为67.82%。数字藏品赋予了传统文化更为年轻化的样态,博物馆里的文物,不再是沉睡在箱底的老古董,而成为被年轻人追慕的潮流语言和社交符号。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数字藏品这一新载体,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强盛,我国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如今,人们不仅有更高的物质需求,也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等概念,一系列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配套出台。当各个方面打上文化自信的烙印,文化自信之路必能越走越宽。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清除不良文化对优秀文化的侵蚀,实现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

  世界由丰富多彩的文明构成,中国是有着世界上最古老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经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文化合作,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在一系列扩大对外交往中开出中华民族文化之花。要注重抓好互联网这个重要的阵地和窗口。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走向海外是一个良好契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网络小说,是唱响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对外文化交往时,还应坚持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保护非遗,传承非遗,是应有之义。新征程上,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更加多彩。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激昂起阔步新征程的澎湃力量。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