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网信办、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共青团中央、四川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10月14日在四川大学举行。
育人之本,在于培根铸魂,而思政课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作为正处于人生拔节成长阶段的学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为了帮助学生通过思政课“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就思政课建设多次作出重要部署,指出思政课的内容“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感染人”,并要求“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还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锻造更多“金课”。
当前,随着我国日益扩大开放、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更趋紧密、相互影响更趋深刻,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也更加复杂。因此,“‘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因为“大思政课”事关“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如果照本宣科、应付差事,不仅课程内容无法走进青少年的心灵深处,更无法为他们校准人生前进方向,激起他们心中向上奋进的力量。
上好“大思政课”,要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在人才培养的各阶段,教师始终处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肩负铸魂育人重任。为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因此,必须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重点,要求教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谙熟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紧密结合的理念意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让“思政力量”在国家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好“大思政课”,要善于把“思政小课堂”搬进“社会大课堂”。传统的思政授课,主要是靠“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灌入式教学,不仅让不少学生感觉到思政课“枯燥”“没意思”……而且学生上课多半是被动应付考试拿成绩,很难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因此,我们加大教学改革,不断把思政课融入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既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又从多样化的素材中拓宽育人大视野,从多元化主体中构建育人大格局,以帮助解决学生成长道路上遭遇的理论问题、实际问题。正如一位青年网友留言所说,“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是最好的‘大思政课’,也是网络思政课的生动源泉。”当我们把个人的经历、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紧密相连时,每一个或大或小的奋进足音,都能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留下阵阵回响。
思政课之“重”,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期待我们共同努力,打好“组合拳”,切实上好“大思政课”,既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广大青少年爱上“真理的味道”,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并激励他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