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3-03-15 10:43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陈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守护人类健康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广大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等都在为这一目标努力奋斗。科学研究突破性成果的取得,始终伴随着国际合作、竞争与博弈。只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方法,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着力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才能更好地提高自主科研实力,服务人民健康需求,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2年的第11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新征程上,建设新时代科技强国,实现自主创新的任务更繁重、挑战更严峻,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打好“培育牌”,搭建“大舞台”,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篇章。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长期以来,我国能够创造举世瞩目的奇迹,与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作用发挥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商业运行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海牛Ⅱ号”下钻231米刷新深海钻机钻探深度纪录;“深海一号”海中送气年供气量可达30亿立方米;“和谐号”Ⅰ型发展到Ⅱ、Ⅲ、Ⅴ型等系列,到380系列,再到“复兴号”——我国拥有了完全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中国“嫦娥”探月之旅、“天问”奔赴火星、“天宫”空间站建设……每一个创新难题的征服,每一项创新突破的成果,都离不开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人才前行的脚步标记了中国发展的速度和中国科技的高度。

  当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这无疑是中国创新最宝贵的家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其背后的核心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大多数不到40岁。勇当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科技人才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拔最硬的钉子、攻顽固的堡垒,以青春热血点燃科学梦想。

  人才队伍不仅要有,而且还要继续壮大,更要努力用好。以宽厚之德、宽容之心对待人才,不求全责备,要允许失误,宽容失败。为此,各级组织要为科技工作者建平台、设擂台,支持他们在重大科研项目上挑大梁、唱主角,不断输入青春血液。同时,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将适合的人才放在相应的位置,让真正能干成事的人“挂帅出征”。同时,用好“人才评价”指挥棒,合理调整优化人才进入退出机制,采用更灵活的人才进入机制,突出品德、能力、业绩、贡献评价导向,不论“资历”论“才能”,不看“圈子”看学术,降低人际关系的影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积极营造人才服务的最优生态,涵养“重才爱才”的深厚情怀,充分挖掘人才的潜能,让各路高贤的聪明才智竞相涌流,努力塑造中国特色创新生态,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不懈奋斗。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