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2-09-23 14:46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贺佳妮

  第五次“中国农民丰收节”随着秋分一起如约而至。这一节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爱农为农、重农强农、兴农惠农的深厚情怀。“秋分种麦正当时,处处如歌好稻栽”,将“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在秋分,更展现了党对农民、农业、农村的美好祝福。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深耕习近平总书记“知之深,爱之切”的“三农”情怀,细作“一懂两爱”,切实做到懂理论、能干事、讲情怀。

  懂农业,理论上先学一遍,夯实基础,做实“主心骨”。“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做好“三农”工作,必须要懂政策、懂农事、懂技术。部分基层干部在校学习的专业并不是“三农”相关,对农业基础知识一知半解。“隔行如隔山”,党员干部进入基层工作后,要有“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的“本领恐慌”意识;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心态,向书本学基础知识、向实践学劳动能力、向身边学经验方法;又要有当好“大学生”的劲头,学懂弄通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努力提升“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成长为“懂农业”的行家里手。

  爱农村,行动上更进一步,一以贯之,做实“生力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发展是历史命题,也是时代课题。2020年底,我们党顺利结束了一场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8年弹指一挥间,一个个“穷窝窝”变成富裕村,小香菇做成大产业,小土豆变身“金豆豆”,光伏发电成了“铁杆庄稼”……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向“大山的女儿”黄文秀、“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学习,越是到关键阶段,越要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基层工作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爱农民,境界上深挖一层,人民至上,做实“贴心人”。“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从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到推动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从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到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春风化雨,一系列好政策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乡村产业,一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理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能和群众“坐一条凳子”、愿意给老百姓“半条被子”,真心实意深入基层访民情,真情实感听取民意,真金白银帮助民富,真抓实干保一方民安,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抓好“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做能够“身到”基层、“心到”基层的“好公仆”,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广大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

  金秋时节,全国各地“流金淌银”,在这片丰收的沃土上,全体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肩负起时代使命,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