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时评 > 锐评

让文化成为小康生活的内核

时间:2020-11-19 10:48:39

  农海忠是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逐卜乡弄岗村村民,家有5口人、6亩甘蔗地,2015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人均收入仅2400元。2016年起,农海忠为来村里观赏、拍摄鸟类的研究团队和游客当向导,收入逐步增加。2017年9月,他又在自家建起了民宿,5间房,仅此一项就多收入1万余元。当年底,农海忠一家顺利脱贫。“这几年收入年年上台阶。”央广网在报道中说,对眼下的日子,农海忠感到满意。 

  如今,像农海忠这样成功脱贫的村民不在少数,全国各地都有。随着近年来脱贫攻坚战役接近尾声,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户告别了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然而,就本质而言,经济上的翻身只是小康生活的基本追求,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小康生活也会因为缺乏厚重感而显得单薄。因此,在后脱贫攻坚时代,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应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不断加强,要让文化成为小康生活的内核。 

  要加强文化遗存保护。近年来,在大力发展经济、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农村文化遗存被破坏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都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必须尽快扭转。但是,另一个极端也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地方打着保护文化遗存的旗号,号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而实际上保护的力度明显弱于开发,有些文化遗存甚至因为过度开发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其实是对乡村文化根脉的破坏,必须叫停。 

  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随着近些年来文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村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相对于城市而言,优质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真正受到村民喜爱的文化产品还不够丰富。因此,要加快供给侧改革的步伐,不断丰富面向广大村民的文化产品供给,尤其是要丰富那些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受到村民喜爱的文化产品供给,让村民的小康生活更加丰盈。

  要注重文化素养提升。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在很多农村地区,除了极少数回到家乡投资创业的新乡贤以外,绝大多数村民学历不高、文化不深。因此,相关部门要想方设法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等方式,帮助村民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升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为他们多创造线上线下的学习条件,不断提升当代村民的文化素质,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让来之不易的小康生活既真真切切又长长久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不少村民成功脱贫之后正阔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与喜悦。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不管农村经济取得了多少高质量发展的喜人成绩,村民收入的增长是多么激动人心,文化必须成为小康生活的内核,没有了这个内核,小康生活就缺少扎实的根基。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刘根生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