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徽锋评 > 时评

  • 2024-08-01 15:29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陈觉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三问”之笔,让人民呼声与改革脉搏共振,真抓实干,扎实做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民生服务质量,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新征程上交出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服务新答卷。

  广开言路“问计于民”,让改革过程与群众智慧“同频共振”。党的力量源于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更离不开群众“智囊团”。向群众学习、凝聚群众智慧一直是我们党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时的制胜法宝。我们要带着问题下基层,真走访、做记录、细梳理,拜访群众中的“诸葛亮”,用心去问、去听、去感知群众的心声,在实践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听民意民声,把群众的“土办法”变成“金点子”。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及时总结群众探索形成的有益经验,找到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促进善治的思路办法。探索出了多元化的民生服务路径,让为民办实事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侧耳倾听“问需于民”,让改革重点与群众呼声“同音共律”。4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浪潮浩浩汤汤,紧紧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凝聚了一项项沉甸甸、金灿灿的改革成果。当今新时代下,民之所需,是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冷暖疾苦的最现实民情体现,如何让群众实现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工作等条件,如何更好实现这些民生所需,坚持问需于民,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摸清基层底数实情,完善惠民政策,实施利民项目,增强发展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群众的贴心人,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贴近群众的基础上跳起摸高;就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把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实现为民所谋和群众需求的“同频共振”。

  下沉一线“问效于民”,让改革成果与群众评价“同向共进”。“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人民群众是改革的最直接受益者,对改革成效最有发言权。我们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老百姓满不满意,不能关着门“自我评价”“自我欣赏”,坐在办公室听取汇报、审阅材料终不能得知全貌。工作落实情况如何,服务到不到位,老百姓感受最直接,也最有发言权。通过“零距离”与群众沟通,了解实践活动成效如何,紧扣群众关系密切的卫生健康、交通民生、教育事业、生态环境等领域问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问题入手,认真倾听民声反馈,切实掌握群众需求层次的多样性,根据具体需求在政策措施、方式方法上进行调整,及时为群众治“痛点”、解“难点”、疏“堵点”,把政绩写到人民的心坎里、群众的笑脸上,让民生活动“不虚、不空、不偏”,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民之所想,心之所向”。要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不断用“三问之笔”,答好民生新答卷,切实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只有深入了解人民的需求,充分发扬民主,加强对民生政策和服务措施的监督和评估,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不断提高民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编辑: 潘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