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4-05-19 12:38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向秋

  “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对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旅游业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持续加大。新时代新征程,要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坚定走稳走好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旅游是人民群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交通条件日趋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旅游。今天,旅游已成为中国人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作用愈发凸显,被列为幸福产业之首。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城乡居民出游意愿持续增强,中国正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与上百个行业相关、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跨行业带动作用,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都超过80%,可谓“一业兴,百业旺”。下一步,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养老养生游,并与“互联网+”相结合,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提升旅游需求要素供给的质量和数量,夯实幸福产业的基石。

  旅游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浙江良渚遗址、四川三星堆遗址等景区,成为中华文明溯源的重要参观点;长城、长征、大运河、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和传承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文化长廊。旅游展示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中共一大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福建古田旅游区……每逢假期,越来越多人选择走进祖国各地的一个个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在重温历史、缅怀先烈中增强精神力量。数据显示,红色旅游类A级旅游景区发展迅速,2012到2023年,数量和游客接待量分别实现年均增长19.52%和13.08%,成为厚植爱国情怀的生动课堂。

  旅游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领域。旅游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各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发展贯穿到旅游规划、开发、管理、服务全过程,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旅游业新格局。在热带雨林中“洗肺”,在特色乡村中放松、在蓊郁林间穿行……从国家公园到乡村旅游,今年“五一”假期,不少游客选择徜徉在奇秀动人的绿水青山之间,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旖旎风光。良好的生态蕴含着丰富的财富。越多的地方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中抓住发展机遇,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经济的优势。近年来,广袤乡村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乡村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体验越来越多元。人们走进乡村,亲近自然、体验民俗、品尝“土”味,充分感受多彩的乡村慢生活。涵养生态意识,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夯实“绿色家底”,将更好助力生态旅游“热起来”“火起来”。

  我国是旅游消费大国,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旅游业潜力无限、大有可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文旅消费的综合效益,将更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双向奔赴”。

编辑: 潘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