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宛新平

  • 2024-02-18 09:57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宛新平

宛新平.gif

  “家里收入来源有哪些”“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七,省委书记韩俊来到六安市金寨县调研乡村振兴“千万工程”推进情况,专程看望老区人民,与乡亲们在一起拉家常,向老乡们拜年问好,详细了解困难村民的生活情况,对乡村产业发展等点题领路。

  甲辰春来,神州欢腾。在万家灯火明,家家户户共团圆的时刻里,省委领导心中始终牵挂着人民群众的日子过得好不好,生活中还有什么困难,对基层民生工作开展情况靶向推动。

  做好民生工作,农村是关键领域。只有事无巨细把农村工作做实做深,把村民们牵肠挂肚的“心头事”解决好,才能提升民生工作整体质量,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幸福温度。

  新春再“进村入户”,农村工作“时不我待”。这次调研,是农历新年以来省委书记首次走进乡村调研。时间清晰记录着省委对乡村发展的深情牵挂。1月5日,2024年新年伊始,省委书记韩俊走进肥西县上派镇古埂社区、三岗村调研,同样随机来到村民家中,与村民拉家常、问需求。

  从阳历新年到农历新春,都是在万象更“新”、万事开端的关键时刻里,省委书记把调研的足迹深深留在乡村,把省委的关怀关切传递到村民身边,通过看变化、聊发展、看企业、压责任等方式统筹谋划乡村事业,用实际行动告诉全省上下做好“三农”工作的至关重要性。省委书记今年来两个关键节点的“首次”,均与农村直接联系,个中深意,不言自明。

  地方要发展,乡村必振兴。这些年来,安徽各地经济不断跨越新台阶,城乡大地上,前来投资的企业越来越多,创新场景中,越来越多的“安徽智造”不断出层、破圈……江淮大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多领域跑在了全国第一方阵。

  安徽之“进”可感可触,经济之“高”看在眼里。然而,一个地方的“进”,必然是同步的“进”,整体的向上。个头、体量逐渐“长高”的安徽,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农村地区发展依然是掣肘整体进“势”的短板。补短板就是最现实的谋发展。竞争角逐的关头,谁能尽早尽快把农村短板补起来,谁就能凝聚起更强的整体发展合力,锻造更多发展优势,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脱颖而出、跑在前端。

  做好农村工作,补齐农村短板,无疑是安徽工作的“重头戏”。推动农村发展,施策点、发力点有很多,而产业则是重要发力方向。省委书记韩俊这次乡村调研中,“产业”关键词就高频出现。不论是提出“发展特色产业”的路径导航,还是指出“要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多方面引进能人参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的人才布局……“产业”关键词连缀乡村发展路径。

  做强农村产业,关键要抓住特色,把特点做成优势,以优势厚积胜势。调研中,省委书记韩俊就提出了一个观点——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如何理解?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中,人们再次感受到了乡村文旅“热度”。大年初三晚,六安市霍山县落儿岭镇的六万情峡景区人山人海,千年非遗“打铁花”表演赢得阵阵掌声,热闹气氛闪耀着整个深山小镇的夜空,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假日出游的向往之地。放眼全国,从打铁花到肘阁抬阁,从舞龙舞狮到杂技绝活……来自各地的非遗民俗表演渐次登场、高潮迭起,点燃乡村文旅的新气象,乡土大地纷纷接住一波波“泼天的富贵”。

  乡村“文旅热”的背后是“文化热”。安徽农村地区地域辽阔,文化底蕴深厚,皖南、皖北文化差异明显,厚植特色,壮大文旅品牌大有可为。全省上下当读懂省委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领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丰富精神文化产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推动乡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链条升级,厚植全省整体“进”势。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深受市场青睐的“土味”深藏在农村,这些长在农村、产自农村的农产业正是壮大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省委书记在春节期间调研农户,就点赞“六安茶叶品质好”,强调要进一步打响品牌、扩大市场,鼓励农户带头发展民宿,让游客留得下来。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发展产业,走好市场,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均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有力牵引,以及乡村干部的积极作为、实干担当。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佳节收官,正值基层干事创业好时光。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基层干部就要紧盯不放,在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人才建设、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工作中真刀真枪干,把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一“基础工程”“一号工程”真正干出样子、干出名堂,以更多新气象、新变化造福江淮儿女,增进民生福祉。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