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宛新平

  • 2023-06-05 11:19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宛新平

  前不久,一则消息引发热议——“00后”大三学生江夏从合肥出发,全程换乘32辆公交车,途经696个站点,途经8座城市,返回上海上学。

  在整个路途中,长三角公交带去的体验对他们来说很特别:可选线路太多,下决定总要花些功夫。坊间还有一份流传已久的“全程乘坐公交车攻略”,长三角区域的公交线路一直是最密集的。根据这些“公交迷”的大致梳理,至少有24个城市可以依靠公交线路顺畅连通,比如环太湖跨省界、跨市域的公交线路,还有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公交线路,连接起来宛如棋盘。这趟旅途中,江夏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密集和快捷。

  这就是长三角的“魅力”。

  引人关注的是——从今天开始,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合肥召开。这也意味着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党政负责人再次齐聚一堂,谋划一体化发展最重要、最紧迫的事项。

  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

  携手、协作、破浪、破圈。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3周年,也恰逢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安徽“轮值年”。

  “携手高质量一体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在长三角这块发展的热土上,未来有哪些值得更加期待和引人关注的希冀?

  近距离观察,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目前,我国24座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中,有8座来自长三角。

  换而言之,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以全国1/26的国土面积,1/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4的经济总量。一季度GDP十强城市“揭榜”,长三角占据4席。2022年,长三角GDP总量达29.03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4%。国际化、世界级,已然成为长三角的鲜明气质。

  牢记殷殷嘱托,奋进的步履铿锵有力。

  坚持“一盘棋”,下好“联动棋”,落准“关键棋”。五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坚持规划先行、滚动推进,坚持各扬所长、共拉长板,坚持点上突破、以点带面,坚持常态长效、务求实效,紧密携手、协同发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展望今日这块“最亮的地方”——同心、同力、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竞相发力,跑出加速度、形成奋楫扬帆的良好态势,基础更加扎实,动能更加强劲,成效更加凸显,风景这边独好,一体化发展的“节奏”强劲高亢!

  长三角一体化,对于安徽意味着什么?带来了什么?

  五年来,安徽借上长三角的“东风”、搭上一体化的“快车”,是最大的发展红利、最大的发展动能。

  借助于长三角这个大平台,充分发挥安徽链接长三角和中部地区的战略枢纽作用,扬皖所长服务沪苏浙,打造更加开放的要素对接平台,在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令世人刮目相看!

  譬如,“创新”的招牌更加闪亮,“安徽”的烙印更加鲜明。稳态强磁场刷新世界纪录、二氧化碳“变”葡萄糖和脂肪酸等2项成果入选202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7位,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合肥国家实验室率先入轨运行;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增至6个、总数居全国第5位,国家高新区总数升至8家,居全国第8位……2022年以来,安徽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

  还比如,一体化推动长三角“一网通办”、交通建设提速、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释放长三角更强吸引力……结对合作之“手”越握越紧,发展的速度、深度、广度和温度不断被激活和彰显。

  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安徽以“上进生”的奋斗姿态落实落细、用好用活各项政策,“高质量”越来越高、“一体化”越来越强、“一盘棋”越下越活。2022年,全省生产总值迈上4.5万亿大关、同比增长3.5%,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4371个、实际到位资金10165亿元、同比增长10.7%……

  跳出安徽看安徽,跳出发展看发展——安徽从长三角的“旁听生”“插班生”一跃而变成为“正式生”“上进生”。实践证明,政策红利最多,群众受益也是最多。

  回望走过的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坚实、越走越宽广。

  远眺前行的路,长三角在新征程上肩负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代重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使命光荣,前景光明。

  纵观大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大战略、大手笔,如何共同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当下一篇大文章、大课题。

  潮涌长三角,风正一帆悬。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奏响发展最强音!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