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宛新平

  • 2023-05-05 16:15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宛新平

微信图片_20230505161238.png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这波流量能坚持多久?日前,随着《长月烬明》的热播,给蚌埠这座文化之城带来了货真价实的流量,人们追剧打卡、触景生情,在灵动的龙子湖遇见“冥夜”,在秀丽的张公山邂逅“桑酒”,把“诗和远方”留在好客蚌埠。

  通常,热播剧有“热度条”,热播完后可能很快被其他剧取代,只给观众留下回味和记忆。蚌埠这座因剧而“破圈”“出圈”的城市,其“热度条”又能延续多长?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假日,不啻为触摸蚌埠表现的一扇重要“窗口”。

  五一前,蚌埠就很“热”,随着《长月烬明》的热播,很多游客不远千里与心中的这座城池邂逅一番,打卡、拍照、晒圈、美食、观景,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圈友”认识了这座此前或许并不熟悉的城市。

  节日前走红的蚌埠,能否依然在五一假期延续此前的热度,值得观察。

  一组数据,标注“热度值”——接待游客41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94亿元,这是蚌埠在五一假期交出的一份冒着热气的答卷。什么概念?这一数据,与2019年五一假期相比,游客量上涨162.39%,旅游收入上涨319.66%。一条上扬的曲线,勾勒出蚌埠接住“流量”、起步“长红”的轨迹。

  进一步向更宽范围看,五一假期,在全国多地主打特色、开门迎客、吸引客流的激烈竞争下,蚌埠能够靠其独特的城市魅力、饮食文化、好客之情、细节服务征服广大游客,带动一波接一波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让蚌埠的“热度条”持续向前延伸,殊为可贵。

  显然,蚌埠早已不是因一部剧而“火”、意外“出圈”那么简单,背后潜藏的是这座城市早有准备、厚积薄发的正向能量。

  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旅游推介等很容易形成“流量”,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带“火”一座城很容易,难的是“热度”持续、涛声依旧。某种意义上,《长月烬明》的热播,只是引燃蚌埠旅游热的一条“引信”。游客来了有好体验,游客逛了有知识“增量”,从吃住行到观景游玩,乃至对城市服务的第一印象,这些都是赢得游客好感的“关键变量”,也是把“流量”变“留量”的关键所在。此前,一些地方就出现过因“网”而“火”的旅游打卡地,但因配套服务跟不上,旅游体验不佳,最终昙花一现、销声匿迹。

  同理,随剧“火”起来的蚌埠,如果没有日积月累向精细化管理延伸的城市配套服务,以及长年累月深耕的美食文化,搅动味蕾的特色小龙虾等,或是深藏在城市深处的古老街道,热情好客的蚌埠市民,又怎会迎来一波波的“蚌”赴而来。

  吃饱、喝好,最多是生活;如果能为游客讲出舌尖上蚌埠背后的故事,说出“烧饼夹里脊”的来龙去脉,讲好蚌埠美食标配“三件套”背后的做法技巧,这就是饮食文化,是吸引游客、食客的关键“磁场”。

  放眼蚌埠,从以美食为主题,推出一场场“非遗文化主题活动”,让游客大开眼界,到将汉服文化、电视剧元素等融入车企、互联网等场景,让消费者眼前一亮……走进蚌埠,既能感受百年风味、又能体验时尚活力,还能搅动味蕾,一种惬意感、新奇感、满足感便油然而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人人参与推动文旅不断走向“深融”,或许,这正是蚌埠能够持续“火”下去的根本源头活水。

  大考中,更能精确测试“承压力”,感知一座城市的开放包容度。五一假期,蚌埠开门迎客来,面对纷至沓来的客流,保障好服务并非易事。这是因为,人吃五谷杂粮,想法千差万别。难能可贵的是,蚌埠不仅五一假期接待了创新高的游客量,更经受住了游客的检验,未出现负面舆情。

  “集体好评”的背后,是当地倾其一座城喜迎八方客的有力“回响”。从结果倒推过程看,五一来临前,一份份倡议书走进蚌埠的千家万户,动员越来越多的蚌埠儿女加入服务大军,为游客让城、向游客让景、给游客让美食,这份自觉行动,让来客深感暖心和感动。与此同时,分布在不同领域的志愿服务也让来蚌游客倍感方便,一个个腾挪出的停车位、一辆辆免费接送外地游客的车队,一家家为了让外地游客多尝鲜而“坐地降价”的餐馆……一举一动,处处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细节魅力。

  “冥夜”与“桑酒”的故事令人动容,蚌埠与游客的故事同样感动人心,流量搅热的蚌埠,温暖的故事正在被一段段精彩书写,“热度条”也随着当地不断出新、走心的探索实践中延续。

  持续写好新晋“网红”蚌埠的故事,创新无疑是重要起笔。在用好既有资源,深耕特色、叫响口碑、打造品牌的同时,当地还应持续紧贴市场需求,消费者期待,打造更具规模及特色文化旅游美食季,延伸拓展推出精品文旅线路,尤其要用好时下兴起、深受年轻人追捧的数字场景,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打开一扇扇属于蚌埠“未来之窗”。

  愿景就是空间,更是商机。正在“火”起来的蚌埠,这座城市的发展曲线也正迎来显著的“拐点”,而这,正是助推工业老城拥抱文旅时尚新城的一次大胆探索。在蚌、来蚌的市场主体,当以灵敏的“嗅觉”拥抱机遇,在这座潜力之城投资、兴业,在“双向奔赴”中打开一个更加可期的未来。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