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青年说

  • 2024-05-08 17:05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任琪琪

  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时刻绷紧“节俭弦”,守牢“为民心”,常念“紧箍咒”,把过“紧日子”作为习惯、变成常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将惠民利民的实事落到实处,用党政机关“紧日子”换取群众更加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绷紧“节俭弦”,砥砺“艰苦奋斗”本色。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纵观百年党史,从瑞金时的红米饭、南瓜汤,到长征路上的咽野菜、啃皮带,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精兵简政、节约增产,到新时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无不闪耀着勤俭节约的光芒,凝聚着我们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勤俭办事的方针,而且在当今国家治理实践中具有深层内涵和重要意义。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敢于迎难而上、不怕啃“硬骨头”,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以艰苦奋斗的精神跨越新时代的“娄山关”“腊子口”。

  守牢“为民心”,增添“节用裕民”亮色。《荀子》中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过“紧日子”,“紧”的是“钱袋子”却不是“迈步子”,过“紧日子”不意味着少办事、不办事,而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办出更多的好事、实事,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民生效益。在“紧日子”与“好日子”之间,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做出正确抉择,宁可让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足一些。要严把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坚决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要立足岗位发挥作用,加强督促、压实责任、身体力行,把财力用在实处、关键处,将“真金白银”用在最短板、最弱项,用在关乎发展大计、民生大计的最关键之处,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加充盈、安全感更有保障。

  念响“紧箍咒”,保持“廉洁清正”底色。“功废于贪,行成于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党政机关清廉形象的重要体现。过“紧日子”促进的是各级自觉转变角色定位,用廉洁自律的定力、简政简支的杠杆持续撬动民生保障、民生投入的大事业。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需,一些党政机关和个别党员干部对过“紧日子”的常态化纪律要求认识还不到位,还没形成过“紧日子”的习惯,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具体事做起,自觉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紧紧守住道德底线、纪律底线、规矩底线,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把“廉洁自律”这根弦绷紧,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编辑: 谢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