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锐评

  • 2024-05-17 10:18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范德洲

  近日,一块写有“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的石碑,引起了部分网友的关注。孟姜女真的在此处哭倒了长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局有关人员回应称,该石碑位于山海关区“天下第一关”景区内。而石碑设立的目的,“在于推广孟姜女传说相关的文化”。

  眼下,文旅市场蓬勃发展。这既是文旅事业的“利好”,更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利好。谁都清楚,文旅市场的繁荣,背后就是“泼天的富贵”。为此,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国各地的文旅负责人也是纷纷“闪亮登场”,有的更是“剑走偏锋”,甚至几乎丧失底线。或许是因为认识到,仅靠文旅负责人的“内卷”已经无法达到目的,于是,有人也就另辟蹊径,“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的石碑,也就应运而生。借助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哭长城》与有着“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的热度,再立一块石碑,确定“孟姜女哭倒长城处”,这无疑有助于再次提升当地的知名度。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仅仅是冲着“孟姜女哭倒长城处”,也必然有许多游客慕名而至,尤其是在盛行“打卡”的背景之下。

  问题是,如此高调确定“孟姜女哭倒长城处”,并立碑为证,这一通操作,有据可依吗?

  “孟姜女哭长城”原本就是一个传说,而既然是传说,其真实性也就不言而喻。然而,一旦立碑,就给人一种确定的信息。更何况是“中国孟姜女文化研究中心”这样相当专业的研究机构设立的。然而,只要游客问一句,“孟姜女哭倒长城处”是如何精准地定位的,这家文化研究中心该如何回答呢?难道仅仅依靠传说?而如果将传说视为史实,那么,今天能给孟姜女哭长城精准定位,明天,我们也能给女娲补天精准定位了,进而也能刻碑立碑,“女娲补天取土处”。

  当然,该文化中心也可能以其他民间传说“有碑为证”“有塔为证”等现象为自己辩解。比如,同样是四大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现在就有“雷峰塔”。只是,“雷峰塔”并非专业机构设立,而即便有专业机构甚至是政府机构参与,那么,无论是民众意识还是社会总体背景,我们都不能将数百年前与今天混为一谈。

  稍有一点历史知识我们也就清楚,秦朝的长城与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显然不是一个概念。因此,无论是从传说的角度思考,还是从长城的历史思考,立下“孟姜女哭倒长城处”这样的石碑,都是相当炸裂的。我们不妨顺着这家研究中心的研究思路再推进一步,能研究出“孟姜女哭倒长城处”,是不是也能研究出“万喜良”的葬身之处,并且也立下一块石碑?

  文化研究中心,尤其是冠以“中国”这一概念的文化研究中心,必须严谨再严谨,所以,即使是为了“烘托”,为了“造势”,这块石碑上,至少也要标明“传说”等字样,而不是如此言之凿凿。更为重要的是,与其如此兴师动众精确定位“孟姜女哭倒长城处”,我们不妨将相应精力、物力与财力,用于保护好已有古迹,包括传说中的古迹。相反,如此武断地对待传说,不仅是忽悠观众,不仅是亵渎传说,更会授人以柄,从而严重阻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