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锐评

  • 2024-05-15 10:47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章平周

  近日,西安科技大学“改成绩事件”引发广泛关注。5月11日,西安科技大学官网发布情况通报称,该校高度重视此事,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深入开展调查核实。

  5月11日深夜,此前曾手写一份成绩修改说明,表示愿承担成绩复核责任的涉事工作人员张某某称,他“改成绩”是为“救”学生,因为涉事学生王某某是班级班长,日常表现良好,深受师生认可,且该生已经考取本校研究生,不想因为补考未过影响学生继续求学。

  从表面上看,张某某的行为似乎是出于对学生的善意和关爱,通过修改成绩可以帮助王某某顺利继续学业,是在“救”他。然而,这种看似善意的干预,实则是对教育公平性原则的严重破坏。

  教育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公平性。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健全学生学业成绩和学籍档案管理制度,真实、完整地记载、出具学生学业成绩,对通过补考、重修获得的成绩,应当予以标注。”每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来获得相应的评价和机会。当一位教师通过非正常手段改变学生的成绩,就打破了这一平衡。这种行为不仅剥夺了其他学生的公平竞争机会,还会给被“救助”的学生传递错误的信号:即成绩和能力不是决定未来的唯一因素,关系和人脉同样重要。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和职业道德都是极大的损害。

  再者,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行为可能会“害”了学生。学生若习惯了依赖外部力量的“帮助”来达到目的,就会失去独立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在现实社会中,没有人能够永远依靠他人的庇护生活。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应该具备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

  此外,这种行为对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他们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个教师通过不正当手段“帮助”学生,实际上是在纵容和教唆学生不劳而获,这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勇于面对挑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公平性和正当性是基石。任何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来“帮助”学生的行为,都是对教育公平性的践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是有害的。

  西安科技大学的这次“改成绩事件”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声誉,更暴露了教育领域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学校应该以此为鉴,加强对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考试和成绩管理制度,确保教育的公平公正。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成绩是靠奋斗得来的。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