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锐评

  • 2024-04-24 14:53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王李欣

  近日,有乘客发布了一则“年轻人在火车下铺挂床帘不让70岁老人坐”的短视频引发网友广泛的热议。火车下铺“该不该让”“能不能挂床帘”的问题很快便冲上热搜。

  狭窄的硬卧车厢中,三两旅客坐在下铺床位边、挤在仅一张的小桌子上用餐、聊天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相反,“座位不够时,下铺应该把床位让出一部分由公共所用”几乎成了一种默契的车厢“共识”。

  但从来如此便对么?显然并不是的。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车票上写的谁,座位就归谁”,这是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而对于“能不能拉床帘”的问题,铁路12306也表示没有明令禁止乘客自带床帘。同时,由于下铺空间大、使用设施便利,大多数人都甘愿多掏点钱购买价格较高的下铺。花了更多的钱抢到让自己更舒适的座位,“挂床帘”和“不让”本身于情于理都没有不妥之处。

  然而,“下铺难抢”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卧铺车厢除下铺能坐以外,就只剩下两张临时折叠的椅子,让四个人去分两把临时座椅显然是不够的。如果下铺“不让”,别人坐哪?成人之美的“共享下铺”的车厢文化,看似是折中解决了乘客之间座位不足的矛盾,其实是通过给“下铺”施压来解决“上铺”与“车厢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

  此次事件中乘客曝光“年轻人围床帘不让老人坐”,网友几乎是“一边倒”的舆论态势:不仅没有接茬,反而赞同年轻人挂床帘的行为。一方面是公众普遍认同“不让”合情合理,如有沟通不顺没必要不依不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网络中,年轻的群体占据大多数,他们往往有着较强的隐私意识和边界感。网友支持用“床帘”来维护自身权益的这一做法:让床帘替自己说“不”,由床帘提醒规则的边界。

  “挂床帘”并非源于年轻人与老年人观念的对立,也并不是在权利与道德之间站队,而是源于长期以来铁路部门对座位安排不合理问题的忽视,是乘客作出的呐喊。

  将空间和座位分配的难题放在乘客中去自行协商解决并不是长久之计。这个时候,铁路部门该站出来“走两步”了。对于座椅不够、餐桌不够的问题,是否能够增加易收纳便携式的餐桌和座椅?对于老年人一类行动不便的群体,是否能够开通下铺的“优先快捷通道”?列车“静音车厢”的实践是“人性化”服务成功的一种体现,同样在火车上,铁路部门也应尽可能地优化车厢布局,真正做到“为人而服务”。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