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锐评

  • 2024-03-29 11:15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刘根生

  时值一年青草绿,又逢清明祭扫时。清明节临近,安徽、江苏、江西等地发出通知,对清明节祭扫工作进行部署安排,确保清明节祭扫活动安全文明有序。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而扎实的群众基础,影响也极其深远。每年清明节期间,不少人都要开展祭扫活动,甚至有些人还专程从千里之外赶回老家,去亲人的墓前祭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祭扫方式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人们期待用更加科学、更加文明、更具有时代特点的方式来传递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千百年来,烧纸钱放鞭炮一直都是清明祭扫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希望以这种形式表达对已故先人的哀思与祝福,但是这种传统的祭扫方式存在不少弊端。一方面,在清明祭扫时烧纸钱放鞭炮,或多或少含有封建迷信色彩,与当下倡导的移风易俗、文明祭扫的新风尚相冲突;另一方面,这种传统祭扫方式需要动用明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国内每年都会发生多起由清明祭扫用火而引发的山林火灾,造成了较大损失。

  传统的清明祭扫活动时间,一般都集中在清明节前后短短的几天内,由于人流车流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从而给道路交通运输管理带来较大压力。事实也证明,每年清明节期间,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通往公共墓地的路段总是特别拥堵,车辆通行缓慢。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提高了人们清明祭扫的时间成本,也对正常的交通运输秩序产生了影响,交管部门为此还要专门增加警力疏导交通。

  不可否认,清明祭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将这样的传统习俗一代又一代传下来,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根脉的延续,也有利于凝聚起强大的民族精神。但是有一点应该明白,面对传统习俗,我们所传承的应该是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是绵延不断的乡土情结和民族情感。有些传统习俗,有悖于当下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和发展理念,这样的传统习俗,该改革的要改革,该舍弃的要舍弃。

  当下,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近些年来,网络祭扫也逐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与传统的祭扫方式相比,网络祭扫省时省力方便,既不用担心安全隐患,也不会发生交通拥堵,但是却可以表达同样的情感、同样的哀思。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网络祭扫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民众转变观念,通过网络表达哀思、传递情感,让网络祭扫成为一种新习俗。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