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锐评

  • 2024-03-26 11:19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章平周

  据央视新闻报道,几分钟一集、上百集一部,15秒一个反转,30秒一个推进,最后10秒再留个悬念,微短剧凭借“跌宕起伏”的剧情,刺激着观众的“多巴胺”。与长视频不同,大量微短剧采用的是付费订阅的模式,类似于网上连载的小说、漫画。这类剧集需付费观看,而且往往价格不菲。一些老年消费者由于对网络不熟悉,往往容易遭遇微短剧付费陷阱,并且面临着投诉难、退费难的情况。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定义,微短剧,全称为网络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剧集。相较于传统剧集,微短剧具有短小精悍、节奏明快、更新迅速等特点,观众能够在一天的碎片化时间里快速刷完十几甚至几十集的一整部微短剧,所以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超10亿,其中市场规模超300亿元、日付费高达6000万元的微短剧正成为网络视频的新宠。

  然而,在微短剧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商家利用老年人对网络不熟悉的特点,通过诱导消费、设置陷阱等手段,使得不少老年消费者陷入高消费的漩涡。尤其是以0.9元等低价作为诱饵的微短剧小程序,如同“无底洞”一般,不断吞噬着消费者的钱包。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父母的微短剧订单,金额大多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还有网友发帖求助,称家中老人为看微短剧,平均每个月都要充值6000元左右,至今累计充值金额竟高达4万元。

  微短剧作为互联网新事物,免不了会出现初期的“野蛮生长”。我们不能因为微短剧的“野蛮生长”而一棍子将其打死,而是要针对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当前,需要行业协会、监管部门、主流平台等多方协同发力,让“野蛮生长”的微短剧“理性成长”,从而更好地满足网友的文化需求。

  微短剧行业首先应加强自律,规范收费模式。行业内部应建立健全的收费标准和规范,明确告知消费者收费项目和价格,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表述和误导性的宣传。同时,行业应积极探索合理的定价机制,确保价格公平合理,避免过高收费给消费者带来经济压力。

  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微短剧行业的监管力度。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微短剧行业的法律地位和经营规范,为行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要对微短剧平台的收费行为进行规范,禁止利用虚假宣传、误导性定价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要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确保消费者在遭遇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维权。同时,对于涉及欺诈、恶意扣费等严重违法行为的平台,应依法进行严厉处罚,以儆效尤。

  主流网络平台要履行起主体责任,规范微短剧的投放秩序。例如,抖音平台通过增加审核流程的方式上调微短剧投流门槛,快手则已切断第三方微短剧小程序的商业推广和投放。由于微短剧小程序依托于相关平台进行推广,因此根据电子商务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平台经营者也需负起相关法律责任,从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微短剧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媒体应加强对微短剧行业的报道和评论,提高公众对行业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消费者组织也应发挥积极作用,为消费者提供维权渠道和法律援助,帮助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子女要帮助父母增强网络素养和防骗意识,了解网络消费的风险和陷阱。

  期待,通过各方协同,“理性成长”的微短剧行业能够探索出更为合理、公平的盈利模式,实现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双赢。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