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时评 > 锐评

数字农业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时间:2020-10-21 11:08:24

  哈佛大学名教授查德·泰德罗在谈到铁路和电报的商业意义时提到,任何能打破对于人、产品和信息的时空限制的新发展,都会对商业运作的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

  实际上,这样的“新发展”所产生的能量,不只作用于商业,也适用其他任何领域,譬如关系天下苍生的农业。

  近日,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作为互联网企业代表,获颁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而在此前,拼多多CEO陈磊作为唯一的特邀企业代表,受邀参加全国政协召开的“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第41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发言中,陈磊介绍了拼多多如何通过探索创新的“农地云拼”模式,破解农业“小散弱”难题,促进农产品供需匹配,帮助贫困农民脱贫增收。

  陈磊提到的“农地云拼”模式,其实就是查德教授所谓“打破人、产品和信息时空限制”的产业实践。众所周知,传统农业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农业“小散弱”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之下,由于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长久顽疾,农民脱贫增收也就缺少了一个有力抓手。

  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响,物流受阻,线下餐饮店、商超、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大多关闭,导致大量农产品滞销,农民境遇更加雪上加霜。这个时候,如果有一种创新模式,能够促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接,就可以极大缓解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帮滞销农民走出困境。

  拼多多的“农地云拼”,着眼的正是这一问题。在“农地云拼”模式下,拼多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将分散的农业产能和分散的农产品需求在“云端”拼在一起,让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突破传统流通模式的限制,直连全国大市场。这一模式最显著的变化,是变传统电商的“人找货”为新形式的“货找人”,实现基于信息互通的精准产销对接。

  显然,极大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农地云拼”模式,建基于两个元素之上:一是技术,一为数据。而技术与数据,正是当今数字化潮流的基石。换言之,拼多多“农地云拼”的探索,本质上是数字农业的尝试。

  20多年前,未来学家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其著作《数字化生存》一针见血地指出,数字化的本质是赋权。所以,数字农业的本质,就是以技术与数据,为农业生产赋权。这种赋权,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加速着各地脱贫攻坚的进程。

  数据显示,依托“农地云拼”体系,2019年,拼多多平台单品订单量10万+的爆款农产品超过1500个,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30%。包括云南雪莲果、广西百香果、新疆小红杏、大凉山软籽石榴等在内的网红水果脱颖而出,持续推动边远地区的产业发展,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从现有趋势来看,数字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潮流——事实上,在以色列、德国、荷兰等国,数字农业的实践已颇为成熟。

  而之于中国,一方面,在“18亿耕地红线”的要求之下,要想满足未来国人粮食需求,必须向“数字”要效率;另一方面,中央层面已反复部署未来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而农业的互联网化改造(数字农业),恰恰是产业互联网的内容之一。发展产业互联网,离不开数字农业这一重要拼图。

  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类福祉。所以任何传统产业的数字化,都需要全社会共同推进。在数字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其外溢效应已足够明显:不仅提高了农产品交易的效率,还带动了落后地区的脱贫攻坚。这再次凸显着“数字化生存”的独特优势:开放、赋能与共享。

  脱贫攻坚,离不开数字农业加持。眼下,中国离实现全面脱贫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各地各级政府不妨加强引入与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的数字农业方案,为脱贫冲刺注入更多活力,为农业增收,为农民护航。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姜恒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