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融媒评论

安徽创新的“劲头”为啥越来越足?

  • 2024-05-17 11:41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宛新平工作室

  2.jpg

  安徽创新实力强,还在于我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加大科技投入,下功夫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下功夫培育科技型企业,下功夫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安徽的财政并不富裕,但全省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居全国第4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2.56%、居全国第7位。

  ——2024年5月16日,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清宪在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科技“风口”,成为各地竞相抢抓的重要机遇。机遇面前,安徽从不“手软”。踩准“风口”,扇动创新的翅膀,安徽扶摇直上,向“新”登高。

  “新”在哪里?全球10%的显示面板,全国10%的汽车、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组件、15%的家电在安徽生产。

  市场上的颠覆性创意,同样不乏“安徽缩影”。安徽可造“太阳”,可解锁量子密钥……敢原创、可颠覆,安徽拔节生长,“新”意涌动。

  向“新”而进的安徽,为什么这么“潮”,如何做到如此“新”?凭什么总能快人一步,在关键时刻实现“弯道超车”?安徽的“跑鞋”有何与众不同?

  拉直问号,筑精神、打基础、给政策,浮现安徽答案!

  无创新,不安徽。“敢闯敢试”,这是流淌在江淮儿女血脉中的精神气概,向科技“拼未来”,从普通人到科研人员,从高校到企业,都对探索未知情有独钟。如今,安徽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8.2件。放大到全国,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8件。显然,安徽的科技创新尤其凸显“大众”这个特色。

  无基础,难登高。科技创新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安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闯”,承前启后走实创新之路。从深耕科创“栽树工程”,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沿途下蛋”;从打造合肥“科创之城”,到建设芜湖省域副中心,壮大“创新主力”……“创新”,始终是安徽重点落子的“棋眼”。无疑,安徽的科技创新之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无投入,不产出。安徽的财政并不富裕,但全省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居全国第4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2.56%、居全国第7位。宁可穷自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不让企业失去创新动力。正因为这种“舍得”,安徽越创新,越进步,政企携手推动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入生产车间,从成果走向产品、产业。

  如今,科技创新成为各地优先瞄准的“靶心”,甚至上升至不惜一切代价推动和发展的关键抓手。因此,科技创新场景 “暗流涌动”、彼此 “较劲”,这条道路,注定充满艰辛。不付出超乎常人的汗水和努力,是万万不行的。

  从安徽实践可得出,“日常功夫”这些看似一时“难以奏效”的基本功,恰是行远路的关键力量之源。

  如今,安徽向未来底气更足,近2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角逐赛跑,2.7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逐浪奔涌,瞄准“高精尖”领域、“无人区”场景,安徽未来已来。

  一张蓝图绘到底,今天安徽的发展令人鼓舞,未来安徽的发展一定更有看头!

编辑: 张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