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融媒评论

“破”“立”之间开新局系列评论④

  • 2023-12-07 10:06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宛新平工作室

  编者按: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奋进的安徽,迭代升级,就在分秒之间。以什么样的姿态逐浪新航程,在奋发有为、主动作为中绘就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答卷,需要江淮儿女同题共答。

  今年6月,安徽省委召开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报告会。在这堂特殊的党课上,省委书记韩俊向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发出做到“六破六立”的新考卷。向上的安徽,该如何立意?又该如何破题?如今,我省广大党员干部,既有“思想大解放”,更有“行动大突破”,用实干担当,“破”题“立”意,践行为民初心,写好暖心答卷。

  这发展、那发展,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

  守好人民赋予的这份事业,根本上要守好人民的心。人民群众的幸福度,是感知地方政绩成色的重要度量衡。

  就业促进、老年助餐服务、安心托幼、便民停车……这些年,安徽一手抓经济,一手促民生,幸福的温度不断飙升。在网友心中的“各地幸福指数榜”上,安徽越来越多的城市入榜。

  让人民幸福,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江淮把一桩桩群众关心关切的小事当成“天大”的事来解决,把发展成就浇灌到千家万户,推动就业持续向好、教育更加公平普惠、“家门口”的医疗服务触手可及、老旧小区改造让更多人实现“安居梦”、“平安江淮”驶向新水域,桩桩件件,自带“温度”,直抵人心。

  江淮的幸福指数,源自心中有民、一切为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大到民生工程建设,小到老年人的一餐饭,都需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群众心中的急难愁盼解决好,把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回应好。

  办好民生事,需要事无巨细,要有想干事、干成事的担当。省委领导在地方调研时随机接待上访群众,群众反映的问题直接、尖锐,一件件诉求启人深思,直指基层工作“短板”。问题在基层,根子在干部。干事担事不够,不敢较真碰硬、不愿担当尽责,对问题视而不见或回避绕行,把说的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这样的问题与执政为民格格不入,严重稀释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幸福江淮的图腾多绚烂,老百姓的笑脸、群众竖起的“大拇指”则是不可或缺的组成。全省上下、各层各级当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时刻树立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服务意识,对老百姓的诉求、期待、呼声,不“躲”不“避”、不推不拖,主动靠上去、积极迎上来,多项奔赴,攀登幸福“新高地”。

  为官避事平生耻。只想做官、不想做事的念头一丝不能有,官本位观念露头就要打。孕育幸福,缔造未来,环境最关键,氛围最重要。要敢于与那些“政坛摆设”“公堂木偶”为敌,勇于与那些挂帅不出征、出工不出力、动嘴不动手者叫板,从上而下、由内而外,坚决向“为官不为”亮剑,真正把为民造福、为民谋利体现在为民办实事的每一环节、每一领域。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