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4-05-21 11:19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艾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党员工作地和生活地不再长期固定,流动党员群体数量不断增多,产生了长期行程不定、流动范围过大、党组织关系转接不畅、参与集中学习不多等问题,加强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成为了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全国各地正积极探索管理服务新路径,努力让流动党员心有归处,形散神不散,离乡不离党。

  强化组织引领,引导“安家归巢”。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在四川成都,相关部门从织密组织体系着手,依托市驻外办事机构,先后建立成都市流动党员西藏党委和在京、在沪、在深务工经商人员服务管理综合党委,建立起以市级在外综合党委为龙头,各区(市)县在外农民工党支部为主体,N个地缘型、业缘型、趣缘型党组织为基础的“1+23+N”组织体系。目前全市共建立在外流动党员党组织31个,有效管理在外流动党员2270余名。搭建起流动党员与党组织的桥梁纽带,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入组织,方能更好实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强化组织建设,有效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以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外出务工经商等人员群体中相对集中建立流动党组织,为流动党员搭建起栖息驿站和交流平台,形成“漂泊有港湾、离家有组织”的良好态势;要着力构建起横纵贯通的流动党员组织网格,通过行业领域联合建、地方商会依托建、划分区域单独建等方式,织密扎牢组织保障网,有效破解“放风筝”现象,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无论走到哪里都有组织“牵线”。

  强化智慧赋能,做实“凝心铸魂”。当前,全国人口流动速率增加,实现流动党员“学习不断链”,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流动党员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服务必须跳出传统思维,创新工作模式,以更加灵活的手段促进学习提升质效。在浙江台州,椒江区依托“风筝云”流动党员线上交流平台,积极改进流动党员学习方式方法,“三学并举”推进流动党员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破解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困境,提升学习质量,确保全区998名流动党员“一个不漏”。分类灵活施策、丰富学习方式,就是流动党员学习不漏项、不缺课的有效保障。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把学习思想作为流动党员学习教育的必修课,帮助解决集中学习难、时间难统一等问题,推进线上学+线下学“齐头并进”,持续优化教育培训方式,全面激活流动党员“政治细胞”;要注重以数字赋能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探索“互联网+党建”、线上直播“云党课”等方式,定期发布学习资料,交流学习体会,增强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强化平台搭建,点燃“先锋热情”。流动党员来自不同地域,从事不同工作,结合他们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引导他们有序融入基层治理,就能实现“流有所用”的效果。日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小哥流动党员党支部的蔡光轼发现,仓兴街有一处窨井盖存在破损,便在“平安骑手”小程序上反映了情况。收到提示后,仓前街道立即核查并联动市政设施管养单位,第一时间设置警示标识,当天便完成更换,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发挥好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工作地和家乡贡献一份力量,每一位流动党员都能成为一面“流动红旗”。新时代新征程,要发挥好流动党员“流动”优势,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拓展流动党员在工作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渠道,展现担当作为;要利用节假日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机会,组织回乡流动党员集中座谈,发挥其对外联络、沟通接洽、招商引资的作用,多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带动更多的技术、资金、项目等生产要素和人才资源向家乡转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