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地评线

  • 2023-12-11 09:35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王小梅

  内江黑猪、旧院黑鸡、安岳柠檬、丹棱桔橙……穿行在四川“天府粮仓”精品馆,会被充满着柠檬味、橙香味、肉香味的川味美食诱惑到。正值第十三届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周期间,大批市民慕名来此。“这个不错,好吃、好吃。”“这盒要多少钱?”记者注意到,不少农特产品广受欢迎。

  “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农特产品或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产品,是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中已经形成品牌的产品。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一客观现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特色。让人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各地立足地方实际,多措并举地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如四川省,今年6月发布了省级农业公用品牌“天府粮仓”形象标识和宣传语,公布了全省100个首批入选“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名单,并陆续开展全国推介活动,着力提升“天府粮仓”精品品牌市场影响力。无独有偶,在重庆,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全市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农耕文化,构建形成了“市+区县+企业”三位一体品牌“谱系图”。通过不断深入挖掘区域产地环境、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等要素,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以品牌为载体,整合现有弱、小、散、杂、乱农业品牌,联合成一个发展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国各地发展实践已充分证明:大力发展土特产,既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也有利于满足人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尤其在欠发达地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产业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非常必要,也大有可为。

  质量可以兴农,品牌可以强农。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品牌强农这根闪亮链条,一头串起生产者,一头串起消费者,串起城乡居民对有品质“土特产”的向往,擎起农业高质量发展大旗。但再好的“土特产”,如果质量上不过关,品牌就立不住、打不响,甚至可能会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境地。因此,各地要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注重培优品质,夯实品牌根基。

  品质是“土特产”品牌的前提和基础,各地更应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坚持质量第一、绿色发展,推动减肥减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高质量供给筑牢品牌根基。同时,还健全品牌培育体系,增强品牌实力。即一方面市场主体要提高品牌、市场、质量和诚信意识,积极开展区域品牌经营管理,探索建立“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经营机制,真正形成一批品牌叫得响、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品牌。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宣传、营销手段,提升品牌影响。如加大土特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充分用好产销对接会、品牌推介会等传统宣介渠道,积极借助各类网络媒体,加大品牌宣传营销力度,唱响一批品质过硬、产品突出、诚信经营的企业品牌,让更多“土特产”擦亮农业金字招牌。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