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时评 > 政论

问责不能失了精准

时间:2018-10-18 10:01:54

  来自上级部门的问责,确实帮助不少干部拧紧了责任“发条”,但由于部分上级部门避责不愿担当,追责不切实际,乱问责的“五座大山”已经压住了不少基层干部。(10月16日半月谈网)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问责问的是政治责任,代表的是政治纪律,乱问责是不敢与问题“硬碰硬”,是“挑软柿子捏”,王深处说就是枉顾法律,并未找到准确的问责对象,这也是一种不担当。

  问责,对党员干部来说就是一把“戒尺”,是让他们能够明白自己的职责在哪里,自己的责任在哪里,自己的身份在哪里,自己的使命在哪里,对于干部来说既有惩处的意思,也有警示的作用。

  要用好问责这把“利剑”,不但要问出问题,还要“靶向问人”,只有找准问题的责任人,才能够有效地避免同样的问题再复发、再出现,这就要把问责的责任压实下去,才能够按规矩办事。

  在问责干部上也需要精准,精准除了是解决问题本身的需要,也能够让那些真作为、真担当的干部更有冲劲、干劲,既解决了实际的问题,也有利于基层的治理,更利于干部的成长。

  问责的鞭子要打准人,更要打痛人,才能够让手握权力的党员干部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知道如何更好地约束管理自己,才能够做到心中有底线,手中有规矩,不乱用权力。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不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问责也是倒逼干部担当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红脸出汗,戳到痛处,让党员干部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才能始终做到不破底线,不触碰“高压下”,激励敢干事、能干事、愿干事的干部勇往直前。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婧蓝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