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宛新平

  • 2023-03-10 10:02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宛新平

宛新平.gif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安徽来讲,走好这条路,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再上层楼的信心与力量。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参观了安徽创新馆,对安徽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积极进展表示肯定。“安徽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全国省区市排位中继续往前赶,关键靠创新。”殷殷嘱托砥砺前行,唯有奋发方不负重托。

  近年来,安徽牢记嘱托、奋发有为,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目前,安徽优化提升、在建拟建和规划布局的大科学装置已达12个,累计建成“国字号”创新平台216家,省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34家。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敢字当先,大手笔投入,大力度建设,安徽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夯基础的行动力可见一斑。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搭平台,聚人才,立项目,迈出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的稳健步伐,不是目标而是路径,拿出成果才是真本事。

  “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全超导托卡马克实现千秒级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世界纪录,高性能异构DSP处理器、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高刚高精密减速机……科技自立自强,“徽”有行动,行动见成效。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的安徽,正在把科技创新“施工图”变为“实景图”,让创新“燃”起来。

  跑出科创加速度,“徽”有行动;但科创再跃迁,还需以“徽”力量,让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加注新动能。

  创新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实现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唯有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方能在助力我国在一些领域的全球并跑、领跑,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高质量源头供给的同时,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

  合肥高新区不足百米的云飞路,聚集了5家量子企业和20多家相关企业,成为国内知名的“量子大道”;淮北引入上海交大王浩伟教授团队,研发陶铝新材料,应用于国产大飞机、运载火箭等大国重器;在两淮矿区,新能源开发领军企业阳光新能源开发建设150兆瓦漂浮电站,在采煤沉陷区水面上并网发电,每年可输出1.9亿千瓦时清洁电力……2022年,安徽全省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900家左右,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527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7800家。

  构建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的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创建“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扶持+业绩奖励”机制,实行“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制度,敢闯敢试的“徽”力量正持续为科技成果转化“充电续航”,推动全领域、全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所说:“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把稳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深入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奋力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安徽力量。”推动科创跃迁,“徽”力量始终在线。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质的飞跃都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在科技创新的赛场上,曾经落后的中国迎头赶上、奋起直追,从跟跑、并跑到实现多个领域的领跑。这其中,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贡献的“徽”力量格外出彩,并将日益光彩夺目。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