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时评 > 宛新平

宛新平:算好“小康账”,上岸渔民的幸福由此开始

时间:2021-02-07 11:07:15

宛新平.gif

  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从今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禁捕令生效,渔民上岸,不少一船、不漏一户、不缺一人,各地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有力打响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

  上岸后的渔民工作如何安排,生活如何保障,人们广泛关注。2月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户上岸渔民的小康账本》深度报道,生动讲述了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唐嘴村董劲松小两口退捕上岸后的生活嬗变,以小见大映照出巢湖水域3000多艘渔船全部退捕,2000多户渔民全部上岸后的全新生活。

  八百里巢湖全面清船清网,渔民上岸改行转业,开启更加精彩的幸福生活,无疑是渔民为巢湖计、为儿孙谋的生动实践,奋斗美好的劲头以及看得见的甜头,将进一步坚定人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和意志。

  上岸渔民生活的嬗变,在一家一户真切的生活水平提升中精彩演绎。上岸前,董劲松夫妻二人常年以捕鱼为生,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打鱼不会别的,收成全靠运气。翻开账本,虽说一年能挣小十万,但刨去成本,也就剩下三四万块钱。上岸后,在当地稳就业政策的加持下,董劲松过去撒网捕鱼的手,经过培训,拿起焊枪,成为了一名在省城合肥工作的焊工,上班每月能拿6000多元工资;而妻子成了镇上一家电子科技公司的工人,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孩子上学,工作生活两不误。

  从渔民到技术工人,从过去挣钱靠运气到如今每月拿着稳定工资,从过去常年漂泊在水上到如今有了固定工作地……生活更像生活了,家更像家了。渔民身份的切换、生活的质变,正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红利释放,人们在迎来了河清海晏的同时,也拥抱了“过去不敢想,也未曾想”的幸福生活。

  稳得住,能致富,幸福在合力共为中精彩创造。渔民上岸,看似暂时关闭了谋生的“一扇窗”,但“政府主导、企业联动、培训赋能、就业加持”的“及时雨”降到了万千渔民身上,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更大的“门”,而巢湖流域渔民董劲松夫妻二人的变化,正是退捕上岸后渔民开启崭新生活的一个鲜活缩影。

  长江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河,禁捕退捕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大局使然,让23万退捕渔民像董劲松夫妻一样,重新谋业、幸福生活,同样是做好长江10年禁捕“后半篇”文章的重点考题。

  换一视角来认识,长江禁渔,功夫更应花在“禁”外,不仅要让渔民上岸,更要让他们过上更加有保障的幸福生活,这也是实现全民小康、全面小康的重要课题。各地都要下足“绣花功”,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需求等,做好就业、创业等接力服务,确保渔民上岸妥善安置,全力以赴答好“稳得住”这道民生题。

  对此,做好渔禁下半篇的“安徽实践”值得品味,不论是技能培训、转产就业的技术赋能,还是补贴到位、社保兜底的生活支撑,抑或是渔民安置保障、禁捕退捕渔民结对帮联制度等长效机制的建立……安徽以真功实功细功关注和帮扶好上岸渔民,正打开着像董劲松一家那样更多退捕渔民的精彩未来。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宛新平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