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宛新平:运匠心,以“绣花功夫”写扶贫篇章

2020
15:17 来源:中安在线 编辑:陈锐

匠心.jpg

  初心不改,更需匠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大湾村,对乡亲们生活问得细,对村子产业发展聊得深,对精准扶贫讲得透,强调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项目按个计、措施按条列,扶贫工作一点也不能马虎——蕴含其中的是孜孜以求的“绣花功夫”,体现出的是精准扶贫的“较真劲”。实践一再证明,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既要措施、方法精细,更要对象精确,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根本性问题,让飞针走线落到点子上,大珠小珠落玉盘,绣出实用、管用、有用的脱贫攻坚“精品力作”。

  “大湾村的发展要搞成风景,不能搞成盆景。” 习近平总书记四年前的殷殷嘱托,至今言犹在耳,引领着不屈不挠、勤于奋斗、勇于斗争的大湾村人民,实干真为、步步为营,把过去的穷乡僻壤精心雕刻成为享誉全国的“幸福小镇”。

  大湾蝶变生妙笔,岭上开满映山红。今日大湾村的盛世美景,显然离不开当地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及因地制宜、发挥特色,把“产业兴村”作为推动整村长远发展的关键落子。过去,路不通,乡亲们的土特产出不去、外面的世界进不来;坐拥好山好水却缺少科学开发,旅游产业起不来;村里强壮劳动力少,发展经济既缺“智”,又少“志”……毫无疑问,大湾村的“穷根”在缺产业、在少教育、在无机制。

  针对存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期间走村入户、把脉问诊,一连开出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机制扶贫、精准扶贫“五剂药方”,为大湾村大蜕变埋下了思想的种子,提供了前进的动力牵引。

  思路一变天地宽。安徽深知,产业扶贫是抓手、是根本,要摆在头号位置抓牢抓实。从省委书记李锦斌发出“推深做实产业扶贫”的号令,到全省实施产业扶贫“三大行动”;从涵养好政策活水,向贫困地区浇灌产业雨露,到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殖、民间刺绣等产业……安徽其他贫困地区与大湾村一样,都使出了打好产业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招。

  聚焦到大湾村,当地用好用活滋养一代代老区人民的好山好水,广泛开发培育红色旅游文化,拓展出集“游、学、住、娱”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带动民宿、饮食、特色农产品等产业同步兴旺起来。除此之外,当地还不失时机地开发建设乡村茶厂,打造种养殖基地,通过培训教育,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拿上稳定工资。如今,曾经的贫困“钉子户”陈泽申在茶厂每月稳领2600元固定工资,老汪的农家乐加上羊场年收入超过30万元,全村30多个农家乐生意火旺。

  客观的数据跃动着温暖的“幸福”。煎制好习近平总书记开出的“药引”,大湾村兴产业、强教育、建机制,脱贫攻坚的“幸福列车”越跑越快、越跑越稳。2018年,大湾村顺利实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23%,2020年将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金寨山水秀,大湾村换新装,山高水长千万里,迎来百花香……”在悠扬的歌声中,大湾村村民们正迎着地平线上升起的曙光,拥抱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宛新平.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