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时评 > 宛新平

宛新平:扶贫车间建进村,安徽就业扶贫“热气腾腾”

时间:2020-06-19 16:10:46


  “往年这个时候,俺还在地里忙着插秧呢,现在到扶贫车间打工,按月拿钱”。每天早上7点钟,全椒县六镇镇白酒村的贫困户赵兰准时来到村里扶贫车间上班。精准脱贫实施以来,安徽省以实施就业脱贫工程为抓手,以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组织外出打工就业以及开发公益性岗位“三业一岗”为主线,大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赵兰便是“三业一岗”实施的直接受益者。

  足不出村,有业可就,这是昔日贫困农村地区村民们最美好的愿望。在今天的江淮大地上,“扶贫车间”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家门口吃上了“产业饭”,拿上了“月工资”,幸福日子越过越红火。贫困户当“职业农民”,让基层脱贫致富的“门路”越走越宽广,离不开安徽脱贫攻坚敢闯敢试、勇破勇立的创新精神和实干基础。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是多年来我国就业扶贫得来的重要经验。安徽紧紧抓住就业扶贫这一关键要素,把贫困户就业摆上重要案头来抓,蹚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就业扶贫“江淮样板间”。正如当地牢牢抓住产业的“辫子”,通过政府发力、市场引导,将适合农村地区发展的产业广泛引入农村地区,立起的“扶贫车间”担当起产业与村民就业的“红娘”,这样的良性互动无不打开了就业扶贫的“新窗口”,值得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让更多的农村地区受益。

  进一步来看,扶贫车间建进村,村民们有了稳定就业,不仅带来收入上的变化、生活质量的进步,更体现在村民们精气神的改变、劳动价值的提升。过去有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村落,由于缺少产业基础,村民们一年四季只能在田间地头劳作谋生,“靠天吃饭”困境难以摆脱,过去遇上灾年,填饱肚子都成问题。扶贫车间热起来,无疑有效提升了贫困村的发展后劲,“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脱贫门路、人有就业岗位”从根本上优化了农村地区的发展结构,让村民们通过自己劳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动力更足、劲头更强。具体到安徽来讲,截至目前,全省957个就业扶贫车间进村“落户”,带来3万多就业岗位,1万多贫困人口直接受益,而且这一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做大做强扶贫车间将会有更多的前景和可能。

  当然,随着扶贫车间体量逐渐增多,规模快速扩大,全省还要做更长远的打算,在新型产业培育,村民就业培训等方面下更大功夫。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打好产业“特色牌”,多些“私人订制”,避免“千篇一律”,进而提升贫困村产业市场竞争实力。

  安徽在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可谓有着一定远见。利用好乡村自然风貌和特色环境资源,打造出的滁州井楠村宜居宜游文旅新村让游客流连忘返,通过旅游业开发把山茶、土菜等推向市场;凤阳县府城镇庙山村将秸秆禁烧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安排贫困户参与禁烧执勤巡逻,公益岗位同样让贫困户有了就业门路……安徽通过不同村的不同特点,打造不同产业链,推出不同就业岗位,让就业扶贫“百花齐放”,蕴含其中的脱贫攻坚技巧和手段值得用心领悟,各地需要持续沿着“三业一岗”这条主线,进一步抓好各项任务贯彻落实,让就业扶贫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宛新平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