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1日法治日报报道,上海一男子戴上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老人模样潜入4户居民家中,共偷盗10多万元财物。多地警方提醒,以硅胶人脸面具伪装成新面孔实施犯罪,正成为一些不法分子作案的新手法。
“人皮面具”这么“玄幻”的东西,感觉只会在电视剧、电影和小说中出现。然而,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发现,现实中竟然真的有人利用“科技”干“狠活”,戴着“人皮面具”易容去犯罪。如今,科幻照进现实。那么,这些硅胶人脸面具是从哪里来的?制售硅胶人脸面具涉及哪些法律风险?又该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管?
虽然在相关平台搜索“人皮面具”,没有显示相关商品信息,但如果换个关键词,如“硅胶面具”等,就能看到不少商家,所售产品包括“面具成人全脸硅胶头套”“易容真人换脸皮人皮面具”“老年硅胶面具人脸全脸”等,价格在几元至几万元不等。面具的原型来源也是丰富的,有的是明星面容仿真,有的是模型头套,有的是面具加头套的套餐服务。还有商家宣称可提供面具、头套“私人定制”服务,价格根据面具复杂度和精细度而定。无论你是想做成哪种样子,只要提供对应的照片或者相应的尺寸即可。
人脸面具并非简单的装饰品,而是人脸识别信息的物质化载体。如果人脸面具是模仿特定他人的面部特征而制作,就可能属于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而制作、使用、公开他人的肖像。此类面具的使用可能导致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受到侵害。令人忧心的是,硅胶人脸面具容易被心怀叵测的人当成犯罪用的“画皮”。从既往破获的一些案件来看,这些“逼真的脸皮”被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成为诈骗、盗窃身份信息、侵犯个人隐私等犯罪活动的“帮凶”。比如,有人戴着美女的脸皮在网络上聊天,为的是诈骗,再比如上述那个不法人员,戴着老人的脸皮伪装成老人模样潜入4户居民家中盗窃。
更重要的是,硅胶人脸面具的滥用,不仅挑战了社会的治安底线,更威胁到了每个人的安全感。假如,美国大片《变脸》中一幕突然出现在你我身边,假如有一天你的孩子在学校门口被另一个“你”接走了,这是不是有些令人心里发毛?假如影视剧中的镜头若变成了现实,那简直就是每个人的噩梦。一方面,购买者使用人脸面具可能逃避监控识别,增加犯罪嫌疑人和违法者身份确认的难度。另一方面,人脸面具还可能被用于绕过人脸识别技术,冒用他人身份进行盗窃或其他违法行为。无论是“不想别人知道我是谁”还是“我想让别人误以为我是谁”,无论是民事、行政还是刑事领域,都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目前,我国虽已有相关法律对侵犯个人隐私、肖像权等行为进行规定,但对于硅胶面具的生产、销售、使用还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和规定。在一些情况下,定制人脸面具也可用于电影特效等合法目的。因此,相比于全面禁止,完善立法立规、适度监管是更可行的方案。比如,明确硅胶人脸面具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规范应将高仿真人脸面具列入特殊商品类别,并设立严格的备案制度;在定制人脸面具时,应当要求业务提供者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用途审查。对于高度逼真的面具,应当在公安部门进行备案和审核等等。
技术应该用来造福于人,而不是助人为“恶”。面对以假乱真的硅胶人脸面具,人脸识别等技术也要抢先一步,技高一筹,及时撕掉伪善的“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