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时评 > 文化

新时代黄梅戏现代戏艺术的新探索

——谈黄梅戏《共产党宣言》的情境表现特征

时间:2021-06-11 15:22:26

  黄梅戏《共产党宣言》是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一部新编现代戏。剧作根据唐栋的同名话剧作品改编,今年春节推出以来,已在合肥、抚州、南昌等地演出30余场,今年4月13日,本剧在首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上作为开幕大戏进行了启幕演出,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剧作的成功推出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精神的礼赞,也给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人民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提供了艺术化的诠释。

  剧作在情境表现上有着诸多新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戏剧表现与剧场效果。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的黄梅戏剧作,作品在情境表现及主题意蕴与艺术表现技法上都有不少新的探索与开拓,在新时代,本剧的成功改编与上演丰富了黄梅戏剧作的题材内容,拓展了黄梅戏的艺术表现手段,对于黄梅戏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境表现之法——误会、悬念等戏剧技巧的深度运用

  (一)悬念与发现手法的对情境的深度表现剧作的戏剧性很强,对观众或读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其中,悬念与发现的戏剧技巧手段运用适当、贴切且富有艺术美感,对情境具有深度表现效果。

  剧作的两条线索一明一暗,分别表现了林雨霏、邝兆年、邝为、邝梅等人与沈卓的矛盾冲突斗争及林雨霏、邝兆年间的爱情婚姻纠葛冲突。这种冲突的布排与刻画具体而微,丝丝细密地把剧情连缀凝合为一个强劲的戏剧冲突整体,反映了大时代背景下革命运动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与人物对自我人生道路选择的必然思考。剧作把十七年前的爱情婚姻纠葛与眼前的生死选择连为一个整体,以林雨霏、邝为母子的相遇、相识、相知、相别、相忆为情节的重要节点,铺设重重伏笔、悬念,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戏剧性发现层层深入地表现了这一对母子深邃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有了这剧作线索的精心布局,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有所归、有所依、有所展现,也为剧作其他层面的艺术展示提供了坚实的依托。

  本剧的重要道具,尤其是贯穿道具在情节中起到了凝聚戏剧发现之效。作为贯穿道具的风筝在全剧中凝聚了全剧的主题思想,在作品情节中出现的位置也耐人寻味——往往是在情节的重要转机处出现风筝,这也正是艺术化揭示人物关系的最佳时机。还有剧中邝兆年的小手枪道具也颇耐人寻味,这个小道具每一次出现都隐示着剧情中的重大危机的存在或发生。从开场不久邝兆年被妻子谢婉云发现带有手枪,到谢婉云要邝梅上楼去收藏好父亲的包与手枪,再到危机时分邝梅以手枪指对沈卓,最后到邝为用此手枪打死沈卓等——这一手枪道具处处含悬念,步步把剧作的情境表达推进至危机与发现的深层。

  本剧悬念与发现手法的运用达到了对情境的深度表现效果,剧作融铸的极富戏剧性的情境可谓黄梅戏现代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收获。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既体现在思想内涵上,也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剧作的成功实践为张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性、先进性提供了重要参照。

  (二)误会与巧合对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本剧的情节在误会与巧合技巧的运用上是丰富而恰切的,这样的运用为剧作的艺术表现增色不少,同时也完成了对剧作主题深层表达的述求。相较不少黄梅戏现代戏,误会与巧合下的戏剧情境真切、丰满而极富戏剧性。

  人物关系的深度巧合。剧作表现了一家人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极具戏剧性。剧作巧合性人物关系的建构是深入而富有层次的。在革命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林雨霏与旧日爱人邝兆年的相遇就是一个巧合,而作为儿子的邝为竟然要亲自审问自己的亲生母亲,这更是一种看起来难以置信的巧合,而这些巧合在那样一个特殊大时代的环境背景下又使人觉得是真实可信的——归根究底,这种人物关系的深度巧合是符合时代特征的、符合时代背景下革命运动与革命斗争的发展规律的,因而显得真实可信。在剧中,邝梅与林雨霏的相见即相知、邝妻谢婉云感恩雨霏的特殊情感等都可见剧作人物关系的巧合偶然中含着必然,这其中,既有相知相助之谊,更有植根于救国救民之使命的革命之谊,因而这种偶然巧合是一种必然,是也有利于深层的主题表达及相应的情境表达。

  误会手法的全方位的运用。剧中既有邝兆年与谢婉云间情感误会,也有林雨霏与邝为的母子误会,还有邝为与副官之间的误会等等。误会手法的运用,在营造剧作强烈戏剧性的同时,也加深了作品的主题呈现——在那样一个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动荡的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可能是错位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正因如此,在大浪淘沙的时代洪流中,以救国救民为宗旨的共产党人的革命行动,才显得那样可贵、可敬!

  (三)人物的戏剧性出场本剧的人物出场多具有戏剧性,为剧作的情境表达增添了悬念与行动性亮色。

  情节高潮点的人物的戏剧性出场极具情境的悬念与紧张感。如剧作最后一场,在沈卓到邝家威迫邝家众人的危机之时,邝梅突然持枪出现,她用枪直指沈卓,从而给剧情带来戏剧性变化。再如邝为借审问之际告知林雨霏自己即将开始实施营救计划时,众反动警察暗探纷纷上场做探听状——这里的人物上场具有一定的虚拟色彩,但依旧具有强烈的情境紧张感,也极具悬念效果与戏剧性。这样的人物出场很有戏剧张力。

  承接剧情、推波助澜式的人物出场强化了戏剧情境与人物的行动性。如剧作第一场,邝为在林雨霏与邝兆年争论怎样做孩子的人生引路人时,通过邝梅的闯入报警而出场。在邝梅闯入前,剧情已经具有一定的悬念紧张感,邝梅、邝为兄妹的出场,无疑强化了剧作的情境,对情境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情境呈现的独特戏曲样态

  戏曲现代戏要面对的重要艺术命题之一,是如何体现符合剧种传统与特色的具有戏曲艺术本体特征的戏曲形式特点。黄梅戏《共产党宣言》具有现代戏特点的戏曲形式样态表达也具自身特色、亮点。

  (一)场子设计的新思维本剧在表现现代社会生活内容的同时,亦注重遵循戏曲艺术的本体特征要求。在场子设计上,能够深入开掘具有现代戏特点的戏剧情境,并努力寻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深入开掘富有戏曲现代戏及红色题材戏曲特点的戏剧情境,设置富有戏剧性的重点场子。如第四场的重点场子是邝梅去看望狱中的林雨霏,剧作层层深入地表现出了革命者革命意志的坚贞与后继者追求革命理想的坚定。在不长的场子里,戏剧矛盾冲突逐层展开——既有邝梅的自责,又有邝梅激情喊出《共产党宣言》中语句时的危机蕴含,还有林雨霏留言时隐微、富含深意的表达,这些既为剧作情境的深入发展提供情节支撑,也为剧作的导演呈现提供了表现手段上的创作依据。在人物动作的呈现上,林雨霏的踉跄的病体动作、邝梅手持《共产党宣言》的姿态,都为舞台人物的身段表现提供了手段基础。另外,林雨霏对邝梅的深情话语(唱的形式)“无限深情寄少年”、“我以我血荐轩辕”、“血痕如同慈母线”诸句,通过“少年”、“慈母线”等词汇造意写境,从而与舞台身段动作等元素一起建构起具有戏曲现代戏及红色题材戏曲剧作特色的重点场子。

  建构具有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戏曲场子。如第四场开头部分,就是一个特殊的、具有现代戏特点的场子:林雨霏遭受严刑拷打。舞台上的刑讯动作既具戏曲动作的程式性,又具一定的现实真实度,在遵循写意原则的基础上又似具有一定视觉镜头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的创新。

  (二)契合革命斗争情境的行当布排戏曲行当蕴含着戏曲程式体系与技术体系,是戏曲塑造人物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段。本剧在运用行当手段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时,行当的布排具有契合时代革命斗争情境的特点,对剧作的情境营造起到了塑形定性的功效。

  行当设置契合时代革命斗争情境。剧中林雨霏相当于正旦,邝梅可视为小旦,沈卓则属于丑角形象,邝为是正生形象,邝兆年为老生形象,人物行当感强,为剧作展开富有戏剧性的戏剧情境、戏剧冲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林雨霏等人与沈卓间的斗争显得黑白分明、红白两异,在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中,完成了对剧作主要人物的艺术化塑造。

  在行当配置上强化行当搭配的“讲主从”原则。全剧围绕“正旦”林雨霏形象刻画来展开情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配角配置很强大——邝为、沈卓、邝兆年等,配角的强大更加凸显了主角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活个性的配角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借助不同的冲突介入契机来参加与主角有关的戏剧情境及戏剧冲突建构,最终形成剧作矛盾冲突纠结的合力,推动剧作走向情节的高潮与结局。

  (三)对唱、念白等戏曲语言形式契合人物个性在剧作的第三场,无论是十七年前的回忆场景,还是林雨霏、谢婉云与沈卓的斗智斗勇场景,都含有丰富的对唱,这些对唱时代气息浓郁、情境感强,具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同时唱词语言又契合人物个性,因而艺术表现自然、丰满。

  还是第三场,沈卓上门要挟邝家人。觊觎邝梅的沈卓与邝梅及邝兆年有一番很有意味的念白对话,念白中既有格律化散白,也有口语化散白,皆能契合人物个性,从念白语言的角度,强化了剧作的戏剧情境色彩,也张扬了黄梅戏的念白语言的艺术个性。类似的例子还有邝为即将实施营救林雨霏计划之前与林的对白加数板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述论述可以看出本剧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推动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富有新的实践成果。

  三、诗化情境中的抒发

  (一)诗化情境的新建构——充分运用多重舞台空间来进行情境延伸剧作在不止一处剧情节点处布排多重舞台空间来进行情境的延伸表达,使剧作具有突出的情境表达个性。

  将人物情境对话内容进行想象式多重空间呈现。如第六场母子间回忆式的对唱场景,以人物间的情境对唱,将回忆内容进行了诗化表达。

  在剧作的序幕及尾声等处进行显露情境、揭示主题内涵的多重空间展示。序幕部分,众反动警察追捕共产党员林雨霏,舞台上同时出现了双重空间。尾声部分,舞台上更是出现了写意化的多重空间,渲染了革命道路的艰辛,艺术化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内涵。多重空间的运用增强了情境的抒情意味与哲理内涵,也为丰富剧作的情境表现手段提供了更多的新选择。

  (二)舞蹈化情境意蕴的新开拓戏曲具有歌舞化、程式化的艺术特征。本剧的舞蹈化情境意蕴的新开拓,丰富了剧作的艺术表现形式,并具有一定的黄梅戏现代戏戏剧情境的新特征。

  将传统戏曲身段动作融入情境舞蹈段落里。不论是单人舞蹈动作还是群舞的舞蹈动作,都具有一定的戏曲身段动作特征,且有所创新,使得剧作情境更具新的艺术特点,成为丰富黄梅戏情境表现手段、意蕴的新收获。如剧作序幕部分躲避反动派追捕的林雨霏的舞台动作、剧作最后一场邝为的悲痛欲绝的舞蹈化舞台动作等都是如此。

  情境中写意象征意味的群舞式表达。在尾声部分,为表达剧作的深刻主题意蕴,情境中运用了大量的群舞。这种写意化、富有雕塑感的群舞场面具有丰盈的诗化美感与多重意蕴。

  (三)黄梅戏现代戏诗化情境的新演进——隐喻与象征意象的诗性生发。剧作将革命主题融铸到了诗化情境、意象意蕴里。如第二场中,林雨霏唱“哪一时少得了我工农大众”,“哪一阵死的没有我共产党人”,邝为唱“竟把牢房变讲堂”,林雨霏念白“我要回牢房”等,无论在熔铸戏曲唱词句格的唱词里,还是如“牢房”等含有特定时代语义的名词中,革命主题对诗化情境、意象意蕴的熔铸都是深入且富有艺术个性的,情境中隐喻与象征的意象得以诗性生发。

  无论是诗化情境中的舞台空间建构,还是舞蹈化情境意蕴的开拓,亦或隐喻或象征意象的表达,剧作的时代性表达都可圈可点,体现出主创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深层理解与探索精神。

  总之,黄梅戏《共产党宣言》情境表达具有新的时代艺术风貌和特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戏曲文化的形态与诸多其他门类的艺术一样在不断发展、演变,黄梅戏《共产党宣言》的艺术实践在情境表达上显示出了独特个性,其营造情境的戏剧手法、情境呈现的戏曲样态及诗化情境的抒发,都很值得认真研究、体味。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本剧的成功艺术实践对我省新时代黄梅戏艺术的发展、创新乃至对新时代的文艺创作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邹荣学,安徽艺术学院戏剧教研室主任)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邹荣学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