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调查发现,免密支付、先用后付、极速付款、小额自动扣费等网络支付设置让不少消费者头疼不已,有时候一不小心误操作就掉进了陷阱,莫名其妙就花了钱。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免密支付极大地提高了支付效率,让消费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交易,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例如,在乘坐公共交通、购买小额商品时,免密支付无需输入密码或进行复杂的验证流程,方便快捷。对于一些经常进行网络购物的消费者来说,免密支付也可以减少重复操作,提升购物体验。
然而,免密支付背后也暗藏各种套路和陷阱,不少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稀里糊涂被扣了钱,甚至还遭受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一方面,免密支付容易出现误操作。深圳的彭女士不知何时“误点”就开通了免密支付设置,结果家里3岁的小朋友也能进行网络购物。还有很多消费者反映,家里的老人也容易误点下单,收到货后才“蒙”了。另一方面,免密支付可能为网络诈骗提供便利。犯罪分子可以利用免密支付的漏洞,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盗刷,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免密支付的解约相对复杂,“一键开通、N 键取消”的现象让消费者感到困扰。
为了更好地规范免密支付,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经营者应强化责任意识。网络平台和商家要明确自身在免密支付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支付过程的安全可靠。在设置免密支付功能时,应充分告知消费者相关风险和注意事项,不能为了追求便捷而忽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对于消费者的误操作和投诉,要积极处理,不能推诿责任。同时,网络平台应优化免密支付的设置流程,避免过于简单的操作导致误点开通,并且要简化解约流程,让消费者能够轻松关闭免密支付功能。
其次,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重点细化了经营者义务,对自动续费等新领域的新问题作出了专门的规定。监管部门对违规提供免密支付服务的经营者要依法进行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同时,要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再者,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使用免密支付前,要仔细阅读相关服务条款,了解免密支付的规则和风险。对于不熟悉的网络平台或商家,要谨慎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同时,要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及时发现异常交易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发现误操作或遭遇诈骗,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如交易记录、页面截图等,及时向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或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和投诉。
在享受免密支付便捷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安全不可“免”,只有这样,才能在互联网时代放心地使用各种支付方式,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