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锐评

  • 2023-03-20 15:38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黄齐超

  停车缴费、点餐、购物……如今,扫码支付代替人工服务已然成为一种日常,但这种本该“提高效率”“便捷快速”的消费方式,却因为部分场所设置的通过关注公众号来缴费、被迫授权个人信息、日常频繁推送广告等情况,给不少消费者带来困扰。立足方便的“二维码”却成“拦路码”,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一些商场要求消费者先关注公众号才能缴费、一些餐饮酒店要求顾客先关注公众号才能下单等等,这些本该提高效率的消费或支付方式,非但没有达到初衷,反而给消费者带来不少困扰,乃至网络安全隐患。如此罔顾消费者权益的“强制关注”,让二维码成为“拦路码”,理当被清除。

  其实,强制关注公众号才能进行下一步消费,或者完成消费支付,这种新闻早已不是“新闻”,甚至,公众已经在商家的“要挟”下变得麻木。但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衡量,这种给消费者带来不便、麻烦和隐患的强制关注,已经违法违规——强制扫码关注的消费服务方式,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再者,过度索取信息,增加了消费者信息泄露的风险。

  围观才能被重视,才能产生力量。消费领域出现某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良现象,就应该被媒体聚焦,放在舆论的焦点上,接受公众的谴责。公众的持续关注,或将推动问题的解决。不过,笔者担心的是,公众关注的热度催动不了治理的进度,最后还是让消费者心灰意冷,让商家侵权行为持续无解,肆无忌惮。所以,扫码关注式消费,不应只被“关注”。

  媒体呼吁大家“关注”这类现象,我们更希望职能部门回应公众的亲切期待,拿出切实的治理措施,重拳出击,严格处理涉事的商家,确保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事实上,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也早已行动,对强制关注式的消费说“不”,比如2021年6月,江苏省消保委联合省餐饮行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餐饮业“扫码点餐”信息化服务方式的倡议》。

  能不能遏制商家涉嫌违法违规的“强制关注”式消费?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这需要职能部门联合起来,依规而行,加大巡查和打击力度,做到有“案”必查,有“案”必究。如果消费者积极举报,相关部门联合惩治,全社会共治共管,那么,“强制关注”式消费乱象就能得到彻底治理,清洁消费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和安全。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