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时评 > 锐评

“无人认领行李箱”怎么就成了“盲盒”?

时间:2022-08-11 15:25:12

  最近,一种“行李箱盲盒”在网上升温,不少视频博主在各大平台上做起了“行李箱盲盒”的开箱测评。据报道,有商家表示,这些行李箱有的是在机场或者火车站,长时间无人认领的;有的是租客抵押给房主的;还有说是从学校流转出来的学生不要的行李箱。它们大多从某闲置物品交易平台上淘来,价格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

  真正让“行李箱盲盒”冲上微博热搜的应该是这样一则新闻。一名视频博主表示自己花1000块钱,买了一只在机场长时间无人来领取的行李箱,一番操作之后,打开这只盲盒,最终获利总价值高达人民币4万多元。虽然这名博主所言还有待确认,但是,“无人认领行李箱”沦为“盲盒”并被出售,还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而关注的重点便是,如此处理“无人认领行李箱”是否合法。

  对此,有律师表示,“根据《民法典》等相关规定,无人认领的行李箱,应当属于遗失物,遗失物的所有权属于失主所有;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其他人无权处分遗失物。” 同时,行李箱内往往存放着许多个人物品,如果他人私自处理,不仅侵犯了失主的所有权,同时还可能侵犯了失主的隐私权。

  另一方面,“无人认领行李箱”本身的真实性也仍然存疑。不少网友认为这其实只是商家的炒作和噱头,利用消费者猎奇和“占便宜”的心理,销售二手垃圾。而这种行为,则是典型的消费欺诈。

  这一切,对于“买家”同样值得关注。“无人认领行李箱”不同于真正的“盲盒”。购买“盲盒”,我们最大的损失可能只是金钱,而购买“无人认领行李箱”,一旦发生意外,显然就不只是金钱的损失。“盲盒”尚且存在着风险,更何况这些“无人认领”的,同样也是“来历不明”的行李箱呢?至于花1000元开出4万元,当作茶余饭后的趣闻看看也就得了,当真,那可能就已经输了。因为,“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同时,直播者与相应平台也必须增强法律意识。无论是将无人认领行李箱视为“盲盒”,还是直播“开盲盒”,都会侵犯原物主隐私权。

  显然,要想将“无人认领行李箱”变成“盲盒”,绝对不是“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意味着相关主体并未尽到充分的责任和义务,甚至可能形成对旅客财产权的侵犯。因此,这类行为必须得到社会,尤其是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只有将其纳入法律框架,规范秩序,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所有相应人员的合法权益。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范德洲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