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时评 > 锐评

“反诈名片”为预警劝阻施加增益Buff

时间:2022-06-24 09:56:14

  工信部调查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发生群众把预警电话误认为诈骗或骚扰电话而拒接的情况,影响了预警劝阻成功率。为提高公安机关反诈部门预警劝阻电话接通率,提升预警劝阻工作实效,6月23日,工信部面向公众推出了“反诈名片”服务,帮助群众有效甄别电话来源,持续提升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预警预防能力。

  日常生活中,骚扰电话、推销电话、诈骗电话不断,面对陌生来电,不少人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选择一概拒绝。而落入诈骗陷阱后,有部分受害者受到诈骗分子蛊惑,将任何来电都视作“阻断财路”的恶人,错过预警提醒。甚至,有诈骗团伙会通过举报平台,事先将执法机关的电话标记为“骚扰电话”混淆视听,预警劝阻工作大受影响。

  看上去,“反诈名片”服务不过是在原有的“来电显示”基础上,叠加一层“提醒信息”,实际上,却是有关部门运用诈骗分子无法具备的信息推送优势,消除受害者接听电话时的不确定性,用“强提醒功能”唤醒受害者的反诈意识。不妨猜想,部分受害者接到配备“反诈名片”的预警电话后,还未接听,便已开始自救止损。

  回顾近几年的相关新闻,不难发现“诈骗”与“反诈骗”之间的斗争,既有技术力量上的对抗,也有资源损耗上的博弈。不能让“诈骗分子一张嘴,办案人员跑断腿”的情况频频出现,通过采用简单、迅捷、高效的预警方式,降低反诈骗工作的资源损耗,有助于集约更多的力量打击诈骗分子,并保护受害者群体。

  其实,除了“反诈名片”,同类反诈预警手段或能运用到社交网络与支付平台中。当受害者可能陷入诈骗陷阱中,却不愿接电话时,通过联动手机号码关联的QQ、微信、微博等社交APP,施加信息提醒,避免受害者将钱款转入诈骗分子账户。实践表明,及时有效地展开劝阻,能大幅降低犯罪实施的成功率,为此投入的技术创新应该更多一些。

  当然,我们得清晰地认识到,电信网络诈骗蕴含的庞大利润,促使诈骗分子在更新诈骗套路方面汲汲营营。应对“反诈名片”,诈骗分子下一步势必推出新的诈骗策略,阻滞劝阻预警。对此,还是需要推广宣传“反诈名片”的反诈功效,引导公众相信反诈劝阻电话。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严奇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