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时评 > 锐评

“分数银行”并非实在的教育实践

时间:2021-05-08 09:17:02

  近日,“如何看待老师开设分数银行”话题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5月6日内蒙古通辽某中学老师的“分数银行”正式“开业”。试卷成绩如果临近整分,可以借分凑整,借多少分不仅要还,有的还需“还利息”,借分太多的可以分期还。老师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提高学习信心,同时做一个诚信的人。

  俗话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分凑整,看上去能使卷面成绩更好看一些。而且,分数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都十分重要,倘若学生们心甘情愿“还分”,取舍之间诚信意识、自律意识自然有所增长。由此来看,开设“分数银行”的初衷似乎并不坏。然而,对此话题网友们却也褒贬不一。“分数银行”可能将考试复杂化了。

  到了中学阶段,学生有自主分辨借还行为的能力。借出来提升的分数,只能提升一时的快感,既骗不过自己,比不过同学,也瞒不过家长。客观上,不利于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水平,盲目自信、盲目乐观心态有所滋生。一分之差,造成同学之间成绩距离拉大,也不利于促进班级和谐的关系。

  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念,强调“学生少借贷”。学生今天可以“借分”,明天就可以“借钱”。缺乏全面的借还道德观,学生借取1分2份,如同在网贷服务中借贷1百2百,易在无意间被忽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为了“还分”而努力学习。长此以往,一分一分累积,自会形成庞大的负担,催化出“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态,背信危机由此凸显。

  更需要关注的是,借分还分的关系一旦确定,师生之间的关系难免产生变化,由评判者与被评判者之间的关系,转变为借方与贷方之间的关系。中学生也有攀比心态,我们不知道会不会有学生为了多借1分,刻意接近或者讨好老师。师生关系不单纯,对双方来说都不是好事。

  说到底,考试就该实事求是,有多少分数就多少分数,鼓励不应该建立在弱化分数价值的基础上。同时,也没必要扩大“分数银行”的诚信教育效果。“分数银行”只是看起来很美。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严奇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