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锐评

  • 2020-09-24 11:24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周志宏

  “一动不动”、“三斤三两”、“万紫千红一点绿”……这些是我国近年来一些地区订婚彩礼的标配,天价彩礼已渐渐成为当代众多青年男女婚姻的“拦路虎”。在网上随便一搜,关于因彩礼而导致的婚姻“惨案”新闻更是数不胜数。早在2017年,人民日报就曾发过一张“中国彩礼地图”,该图标注了中国各地的结婚彩礼金额,在当时引发了网友热议。不少网友直呼“只有你给不起的,没有他们要不起的”“赚钱的速度,赶不上彩礼涨价的速度”。

  一名来自河南的男性游客认为,彩礼就是图个彩头,在他家乡,双方父母初见,会封一个1100元或11000元红包,分别寓意“千里挑一”“万里挑一”;也有的是在定亲时,会封一个22000元红包,寓意“好事成双”。这些都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定的,有就可以了,不需要很多。

  不仅仅是彩礼存在“天价”的问题,目前一些地区的婚俗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办婚礼存在攀比心理,为了讲排场、撑面子而大操大办婚礼,不仅给家庭带来负担,还造成了严重的铺张浪费;有的办婚礼过度“婚闹”,参加婚礼的宾客对新人极尽“恶搞”之能事,而新人往往碍于面子,不好反抗,这就让婚闹者变本加厉,最终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甚至污染社会风气;有的参加婚礼等过分随礼,如果说婚丧嫁娶等大喜事,适当送礼金是情有可原。但现在婴儿满月、小孩升学、乔迁新居、开业大吉等等都要随礼,有的甚至孩子上高中、上大学统统都要收礼金。而且,礼金标准在不断增加,礼金范围也在扩大,诸如此类。堪称“陋俗恶习”,委实令人担忧。

  有人认为,彩礼是自古以来的一种习俗,爱情虽不能用金钱衡量,但彩礼寓意生活幸福美满,或多或少都是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应当还是要有,但适度就好;多位女士表示,只要感情到了一定程度,彩礼有没有都没有关系;也有不少女士认为,彩礼算是结婚过程中的一种“仪式感”,没有彩礼不太能够接受;一名来自山东青岛的母亲说,“不同地区对彩礼的要求不一样,也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多给是好的,但没有也没什么关系。”

  根据《民政部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近日印发《全区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倡导和推广体现优秀中华文化的传统婚礼,组织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礼等特色突出、文明节俭的现代婚礼;尊重不同地区婚俗礼仪的多样性,取其精华,采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措施加以保护,使中华优秀婚俗礼仪薪火相传。据介绍,该《方案》弘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姻理念,开展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助力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据了解,广西14个设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点面结合带动试点工作全面开展。目前已有柳州市城中区、贺州市、贺州市昭平县、梧州市藤县等地申报自治区级婚俗改革试点单位,其中,柳州市城中区将有机会纳入全国试点地区。此外,为推进婚丧喜庆事宜移风易俗,不断提高村(社区)社会文明程度,广西关于村(社区)红白理事会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也在积极推进中。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其实,不仅仅是广西,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为革除婚俗陋习、倡导健康文明婚俗积极努力,也进行了不少有益尝试。衷心希望这些尝试都能逐步推动地方文明的婚俗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热切期待各地都能够探索出更多适用于当地群众的新文明婚俗,告别天价彩礼、低俗婚闹、铺张浪费,让和谐、文明、有序的婚俗成为主流,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不能让婚俗恶习坏了婚礼味道。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