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新闻客户端|安徽发布|省政府网微博|中安在线微信|中安在线微博

设为首页

英文|简体|繁体

您当前的位置 : 时评 > 锐评

【网络述年】让新年给你带来更多快乐

时间:2020-01-17 10:53:55

                                     

  再过几天,就到农历2020年的新年了。金猪跑,玉鼠跳,鞭炮噼哩啪啦,新春就要来到。这是一个举国欢庆、举家团圆的节日。初一是拜年的首日。拜年是中国的礼俗、传统的体现,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拜年发于内心,出于行动,一趟趟,一圈圈,绘出的是对新年的期盼,是对新年的愿景。

  庄上拜年。每个人在本庄上拜年是从我记事时就有沿袭。初一这一天先在本庄上拜本家。每个庄上的人早早地起来,换上新衣服,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吃饺子。吃过饺子,每个家族除了老人和孩子留家以外,男女分成两组,由长辈人带着,到有老人辈分长的家中去拜年、磕头,谒见尊长,以吉祥的话语向对方祝愿新年,卑幼者须叩头致礼。每到一家,主人则以香烟、糖点、果子、花生热情款待迎接。一个村子几十户人家都要拜访一遍。有人说你磕头多少,看你膝盖上粘的泥多少就能看出来。膝盖上粘的泥土越多磕的头越多,接的地气就越多,就越有灵气,就越发财。

  初二、初三开始走亲戚拜年。拜母舅、姑丈、岳父等,拜年拜到初五六,直到吃完你家的鱼和肉。60年代初,从初二开始,人们到亲戚家拜年时,由于路途不便,交通工具落后,都是手里拎着礼肉、果品,徒步去为外公外婆、娘舅、姑夫、岳丈等长辈拜年。先是行礼作揖磕头,接着就是互至问候,这些尊辈的亲戚为你准备了花生、糖果、酒菜招待你,到走时,还给你两毛钱到一块钱的压岁钱。拜年人回来时感到乐此不疲,很是高兴。之后随着生活好转,人们不再拿着两腿跑着去拜年了,换上了自行车。我记得在七十年代。我家买了一辆飞鹿牌大轮自行车,记得我小时候,个子还小,是第一次掏着腿骑着自行车去到外公家给外公拜年,外公给了我一张带南京大桥的两毛钱,我高兴地在口袋里装好几天都不啥得花。随着好日子的一天天到来,人们都是开着电动车、小汽车去拜年了,拜年也越来越方便了。拜年的习俗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传统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短信,微信,视频等方式进行拜年,辈分幼小的在欢笑声中还不忘着向长辈要红包,要压岁钱。

  压岁钱水涨船高。记得在60年代末期,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都是几分钱、几毛钱,也有一块钱两块钱的。我记事时,新年的除夕晚上,大人们就给自己的孩子几分钱或几毛钱,缝在在孩子们布衣口袋里,或用红纸包上放到孩子们枕头下。压岁钱,成为孩子们对新年的追求和美好期盼。近年来,压岁钱水涨船高。因为,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从古流传至今的传统年俗。每年的春节还没到,许多人为压岁钱头疼起来,有人说,农民的收入没有增加,工资没涨,压岁钱却“水涨船高”。有二孩三孩的家庭,给的压岁钱就得多几倍。长辈们说,这俨然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如果兄弟姐妹多了,毕竟侄子、外甥就会多起来,你包的红包压岁钱就会更多。近几年来,红包越包越大,似乎变了味,从一个红包200元到1000元或几千不等,人们不堪重负。有人提议,不如将压岁钱换一种方式,比如换成动画图书、文具、玩具、体育器材,送给孩子,让孩子在玩耍中增加知识,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孙宜品
网站介绍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