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融媒评论

  • 2024-07-04 12:04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江淮潮评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老家,叫什么名字?

  我的老家在铜陵,一座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的城市。这个名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至今未变。

  但是我想应该有不少人的老家,不再是记忆中的那个名字了吧?我的朋友曾跟我开玩笑,怎么出去工作了几年,老家连名都改了,我这到底算哪里人呀?

  七月一到,各地的一些新规也开始了实施,其中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比如北京颁布的《地名规划编制标准》。它对地名的规划和命名作出了具体规定,强调要优先使用传统地名,做到“旧地名能留则留,以示乡愁”。

  老家的名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北京的王府井、南京的乌衣巷、安徽的杏花村,每一个熟悉的名字,都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印记。

  当别人问起“你是哪里人”,不仅仅是问哪里,更是询问一种情感归属。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就是乡愁的外在表现,更是文化基因的力量。

  有石如璧,是为灵璧;

  旌表方德,是为旌德;

  长治久安、人寿年丰,故为长丰;

  邦宁国泰,长治久安,故为宁国。

  作家冯骥才曾说,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是这历史命运的容器。

  小小的地名里不仅仅藏着故事,承载着乡愁,更见证了一个地方从古到今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蕴含着我们对美好生活和品德的向往,

  像安徽桐城的六尺巷,一提到她,你是不是立马想到了“让他三尺又何妨”,故事虽小,但是却展示了咱们中国人礼让谦和的传统美德。

  其实这几年,和地名“较真”的不止北京。就在去年,咱们安徽发起了“乡村著名行动”,建立起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重新启用了很多已经注销或者消失的历史地名。

  “忆梅巷”“文庙街”“龙王街”,越来越多的老地名回到了我们的视线,您的老家在哪儿?您的记忆中有哪些老地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