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融媒评论

  • 2020-04-21 10:19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文:王玉星 漫画:薛雅婧

00301120944_017cac6f.jpg

  4月20日,在陕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在黄土高原的崇山峻岭间,有一趟穿行在西安与延安、榆林的山区“慢火车”,正助力沿线已经脱贫摘帽的群众追寻更加美好的“诗与远方”,它就是被人们亲切称为“小慢慢”的7007次旅客列车。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上世纪90年代初,这趟山区“慢火车”开始运行,以平均23公里的速度带着老区人民的美好期盼呼啸前行。如今,革命老区的铁路蓝图越绘越美,给沿线百姓赶集买卖、外出务工创造了极大便利。不过,这趟沿途经过许多贫困地区、停靠站点基本在深山里的山区“慢火车”仍然在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在保障着沿线群众最基本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在服务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在引领着贫困群众驶向小康“快车道”。一趟趟站站停、慢悠悠的山区“慢火车”,看似可有可无,实则必不可少、意义非凡。

  山区“慢火车”彰显党的惠民政策务实贴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与高铁迅猛发展相比,像7007次这样的山区“慢火车”在当今时代似乎“落伍”了。不过,如果把一日千里高铁比作人体的“大动脉”,那么平均时速仅三四十公里的山区“慢火车”就是深入末梢的“毛细血管”。所以说,山区“慢火车”非但没有“落伍”,反而是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精准扶贫的有效之举。在偏远贫困山区,一趟趟山区“慢火车”,让沿线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也厚植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坚实基础,更充分彰显了党的惠民政策的务实贴心。

  山区“慢火车”饱含铁路部门深厚为民情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而交通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也是先导。数据显示,像7007次这样的山区“慢火车”在全国共有81对,覆盖全国21个省区市,经停530个车站,途经35个少数民族地区,平均每公里票价不到6分钱。对于偏远山区而言,不涨价、不停开的山区“慢火车”,速度虽然不快,但却照顾到了沿线百姓的实际需求,用相对低廉的成本帮助他们解决了出行和运货的问题。这种看似简简单单,却实实在在的帮助,正是他们最需要的。可以说,一趟趟山区“慢火车”,不仅饱含了铁路部门深厚的为民情怀,也承载着沿线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为决胜脱贫攻坚筑牢了坚实根基。

  山区“慢火车”坚定决战脱贫攻坚必胜信心。如期脱贫是硬任务,现在全国共有52个贫困县和1113个重点贫困村,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尽锐出战、攻城拔寨”的决胜期,不过越是决胜时期,越能考验担当精神,而保留像7007次这样的山区“慢火车”,看似小事,却有效发挥了“黄金桥”的作用,它们可以将沿线数百个村镇如同串珍珠一样连在一起,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安全便捷。可以说,一趟趟山区“慢火车”,既为沿线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起奋斗、共同圆梦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正激励着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撸起袖子干、挥洒汗水拼,确保脱贫攻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现如今,距离打赢脱贫攻坚战只剩下不到9个月时间,而一趟趟山区“慢火车”更是传递出了“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时代最强音。冲锋号已吹响,只要我们葆有一股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气神,砥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收官之战,让人们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让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更圆满精彩。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