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以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政之道,首在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是为政之德、从政之道、施政之要,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施政取向,而且影响着党的事业的长远发展。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推崇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只愿做“玲珑官、逍遥官、太平官”;有的把树政绩当成作秀,搞“花架子”“假把式”,为了“面子”丢掉“里子”……归根结底还是政绩观“跑偏”,没有深刻理解把握“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一重大问题。
政者,正也。为官从政,关键就在一个“正”字。心正方能行正、事正。心正即思想正、立场正,具体表现为党性修养强不强、理想信念坚不坚定。须知,党性不是天生的,信仰也不是自发的,这就要求我们牢记共产党员身份,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自觉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问一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清除政治上的模糊认识、思想上的杂草灰尘、观念上的垃圾糟粕,始终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努力在守好“人民的心”过程中践行正确政绩观。
守好“人民的心”,要懂得与人民心连心。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拜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群众期盼的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环境等“民声”变成“民生”。抓当前更谋长远,做显功更做潜功。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干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要注重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防范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割裂开来的倾向和做法,做到在推动经济发展时不忘服务民生、开展科技创新时不忘改善民生,锲而不舍接续发力,步履坚实将为民造福抓在手、办到底。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干。当前,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大事难事越来越多,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难度越来越大。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难事,想要创造业绩,绝不能重说轻做、只说不做,要敢打“硬仗”、能干“硬事”。要坚持“干”字当头,克服不会干的本领恐慌和不敢干的畏难情绪,苦练“内功”,学会十指“弹钢琴”,坚持把目光锁定在干成事上,对于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任务,咬定目标使劲干,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解决问题不松手,确保目标任务“干就干成、干就干好、干就干得漂亮”,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
至难得者,民心也。唯有牢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真出业绩、出真业绩,才能把丰碑实实在在立在人民群众心中,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