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徽锋评 > 时评

  • 2025-03-03 16:30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王振声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全面提升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组织部门要把提高现代化建设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来抓,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好选人用人鲜明导向,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充分发挥纪律教育约束和保障激励作用,着力锻造一支适应时代需求,具备现代化建设能力的“硬核”干部队伍,凝心聚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行稳致远。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灵魂,政治过硬,最根本的是党性过硬。要突出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和指导实践的工作体系,发挥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课、必修课,坚持按需施训、应训尽训、分级分类、全面覆盖,将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运用巡回宣讲、主题论坛、云端课堂、研讨交流等多种手段,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承担“两个维护”的重要政治责任,确保干部在政治上过得硬、靠得住、能放心。

  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要树好选人用人鲜明导向,动真碰硬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注重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干部干了多少事、干成了多少事、干事效果好不好、组织和群众满不满意作为选用干部的根本依据,坚持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让敢于担当作为者得重用、受褒奖,让碌碌无为者挪位子、受警醒,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激励引导干部忠诚履职、担当尽责,当好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政绩考得准,政绩观才能树得正。要聚焦“如何评价政绩”和“政绩由谁来评”的问题,健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既要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又要实行分类考核,突出差异性、导向性,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引导干部多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和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政绩好不好,要让群众当“阅卷人”,由群众来评判。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金标准”,“造福一方”而不是“造势一时”,真正把政绩留在“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担子越重,越要爱护挑担人。现代化建设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党员、干部大胆创新、担当作为。但部分干部囿于“干得越多、错得越多、不如不干”的消极思维,认为纪律是条条框框,影响自由施展,担心因干事出错而受到处分。组织部门要把从严监督管理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科学界定干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故意和过失、因私和因公、违规和试错,健全容错纠错和问责免责机制,解决好“谁来容、怎么容、容什么”的问题,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让干事创业者无后顾之忧,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真正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敢干事、干成事,努力创造更多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