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要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当前,安徽发展呈现厚积薄发、动能强劲的态势,正处于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各级组织部门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政治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把握好干部激励举措的“时度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干部保障。
有为才有位,干部选任需要“趋舍有时”。“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干部的能力如同“一手五指”,各有长短,组织部门必须做好干部成熟度、岗位适应度、班子匹配度、事业契合度的“四维”分析,公道正派地选任干部,做到用当其时、用其所长。把好政治素质的首要关口,健全经常性、具象化考察体系,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平时与年终相结合,既观其言、察其行,更知其底、明其心。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深入开展政绩观偏差问题专项整治,充分激发不同层级、不同年龄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稳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选用下来,把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调整下去,避免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象。
优秀能优先,干部培养需要“行之有效”。“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干部的成长如同“种树育人”,需要管理,组织部门必须精耕细作,及时蹲苗修枝、施肥浇水,做到“看准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使用一个”。加强政治历练,依托各类党性教育阵地平台开展理论学习,严格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引导干部扎牢政治立场的根、夯实政治担当的基、守住政治自律的底线。加强专业训练,聚焦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推进“七个强省”建设、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开展差异化、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引导干部克服“本领恐慌”。加强实践锻炼,完善组织部门、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共育共管机制,将干部派往经济建设主战场、改革发展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受磨炼,积极构建“优秀干部从基层来、年轻干部到基层去”的良性循环。
吃苦更吃香,干部管理需要“宽紧有度”。“督责若明严,吏治必清平”。干部的管理如同“风筝放线”,需要把握,组织部门必须建设好“干部之家”,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撑起关心关爱的“雨中伞”,拉紧警示警醒的“手中线”,不能让实干者“流汗又流泪”。完善干部激励体系,定期选树“担当作为好干部”,在政治上激励、在工作上支持、在待遇上保障、在心理上关怀,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编印容错纠错典型案例,稳妥推进受处理处分干部重新使用,让干部无后顾之忧、安心干事。加大干部监督力度,积极构建组织、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监督格局,重点抓好“一把手”和年轻干部的监督管理,坚持教育引导与纪法约束相结合,用好提醒函询诫勉手段,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真正管好关键人、管住关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