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各种检查、考核纷至沓来,通过考核检验一年的工作实绩,为下一年的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本是一种不错的工作方式,但是一些地方出现了“干得好不如总结得好”“考核走过场”“搭车式考核”等乱象,各级考核部门要深化认识、强化使命担当,跳出年终考核“形式怪圈”。
警惕“实绩”脱离“实际”。年终考核重在实打实、最忌空对空,基层干部的工作实绩是考核其工作成效的“度量衡”,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实事,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多少触手可及的福祉,应当成为考核的重点,一些基层干部不顾实际急功近利,拍着脑袋蛮干,结果劳民伤财“颗粒无收”;部分基层领导弄虚作假邀功求赏,欺上瞒下、夸夸其谈,用“笔尖造政绩”,各级考核部门要利用好重实绩的考核“指挥棒”,发挥正确政绩观的引领作用,沥干“水分”,引导和激励基层干部深入基层、科学决策,以群众满意的方式,做出真实业绩来。
杜绝“形式”代替“行动”。一些地方考评组在年终考核的时候走过场,以听汇报的方式来代替走访问答,不让群众参与监督,不听群众意见,坐在办公室里整理资料交差了事,这种形式主义的考核专做表面文章,毫无实际意义。年终考核需要躬身一线、深入实际打好“阵地战”,进行近距离、全方面、多角度“嵌入式”考核,需要以综合性、一次性考评来代替台账式考核,需要尽量避免繁文缛节,减少重复考核和多部门考核,综合发力实现全过程观察和全方位识别评价,倒逼被考核单位和个人将心思和精力放在为民服务上来。
莫让“专车”变成“搭车”。“上面一键解锁,下面百表要填”,在年终考核时,一些上级部门为了工作好开展,不顾基层实际,强行将自己的工作范畴纳入考核指标体系,这种滥用考核机制的行为,使得基层考核成了一锅无所不包的“大杂烩”,导致考核膨胀出“千分制”,甚至“双千分制”的“枷锁”,既让基层苦不堪言,又使得考核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这种脱离基层实际名目繁多的工作考核,偏离了靶心,跑偏了导向,加重了基层负担,与年终考核的初衷背道而驰,只有让年终考核回归到“以考促干”的本质上来,才能让基层工作者集中精力干事创业,扎根基层为群众纾困解难。
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优化考核激励机制,让基层干部大胆开拓、担当作为,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根基永固的头等大事,各级考核部门要牢牢抓住考核激励这个“牛鼻子”,避开年终考核时的“形式怪圈”,激活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满满“元气”,同时让考核的成果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