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时评 > 徽锋评 > 时评

  • 2024-08-08 14:43
  • 来源: 中安在线
  • 作者: 周小丽

  理论只有被群众掌握,才能焕发出巨大的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蓝图,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精心组织好全会精神宣讲,是把全会精神迅速宣传贯彻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全会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工作方法。要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温润千家万户,就要在宣讲的语言、方式和队伍上下功夫,才能让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听得懂、能领会、有共鸣,才能汇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宣讲语言要“接地气”。“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理论宣讲的语言表达,必须要“入乡随俗”,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将“理论观点”转换成“朴实道理”,把“普通话”说成“地方话”“家常话”, 让大家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这样,宣讲工作才能上接“阳光”,下接“地气”,充满不竭的生机与活力。以“接地气”的语言表达,更好地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真正让理论宣讲成为群众想听、爱听的“好声音”,实现理论宣讲实起来、活起来、强起来,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宣讲方式要“冒热气”。“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宣讲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受众的满意度。基层党员群众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要想提升宣讲效果,就要不断创新宣讲的方式方法,注重“灵活多样”“推陈出新”。将理论宣讲与文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探索推出宣讲“定制服务”。把宣讲内容转化为精彩的宣讲节目,灵活采取广场小区“定点式”、乡村舞台“展演式”等方式,让大家在掌声、笑声中了解新思想、新政策、新精神。要用好党建网站和新媒体的线上资源学习平台,线上+线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解读全会精神,赋予创新理论可触可感的温度、鲜度和色彩。

  宣讲队伍要“汇人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理论宣讲工作,建好队伍是关键。要整合领导干部、党校教师、行业模范、乡土人才、新兴就业群体代表、“五老”人员等优秀宣讲人才,打造一支层次丰富、覆盖广泛、专兼结合的宣讲人才队伍。由原来单一的“专家领导讲”向多行业、多层次、跨领域的“大众讲”转变,逐步形成“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百姓宣讲讲故事”的基层宣讲新格局。同时,还要建立理论宣讲的效果反馈机制,对基层党员群众满意度不高、成效不明显的地方,宣讲者要及时进行整改,真正做到以党员群众满意度检验宣讲质效,真正推动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