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热点话题,也是一个常抓常新的现实课题。近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针对“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提出更加具体清晰的解决措施,以“老题新解”的决心毅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扛事担事、敢为善为,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有力的干部保障。
时代呼唤担当,使命引领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但当前干部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有的干部任性用权,不顾实际层层加码、盲目“内卷”;有的干部“不能干”讲得多,“怎么办”想得少,躺平摆烂争当“鸵鸟”;有的干部言必寻据、行必问典,犹如“提线木偶”;有的干部滥竽充数,能力不足只能当“花架子”……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事业、损害干群关系,必须高度重视并坚决纠治。
“老题新解”强化思想引领,解决“政绩为谁而树”问题。正所谓,思想不牢地动山摇。不作为不担当、不肯干不敢干看似是态度能力问题,实则是党性修养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总开关”没拧紧,未能认识清、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关键问题,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官从政就必须要为百姓办实事、谋福利。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党组织要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紧密结合党纪学习教育等工作,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通过定期举办理论业务培训班,畅通横向纵向交流渠道,建立驻点、上挂、下派交流机制等方式,积极营造“及时跟进学、融会贯通学、务实笃行学”的良好学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长为一名“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的“硬核干部”。
“老题新解”聚焦关键少数,解决“树什么样的政绩”问题。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担当作为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职责所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迫切需要锻造一批想干事、敢担事、善谋事、能成事的干部队伍。而队伍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基于此,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尤其是领导班子“一把手”的引领作用,对于凝聚共识、破局突围可谓是意义重大。各级党组织要督促领导干部增强“一岗双责”意识,在思想上刀刃向内动真格、刮骨疗毒去沉疴,在行动上率先垂范真作为、以身作则谋发展,真正在一线带头树起“一面旗”、点亮“一团火”,激发“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乘法效应。同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党内监督制度,综合运用流动接访、巡视巡察、“四不两直”随机抽查等方式,精准发现并纠治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切实以“真举措”营造上行下效的“好风气”。
“老题新解”抓实制度建设,解决“靠什么树政绩”问题。“有制”才能“有治”,“善制”方能“善治”。想要根治干部庸懒散拖“顽疾”,建章立制是关键。当前,有的地方未能鲜明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导向,干部“能上难下”问题较为突出;有的地方激励力度不够,甚至问责泛化,导致部分干部不敢“甩开膀子大胆干”;有的地方选人用人制度过于笼统、弹性较大,存在“一言堂”“轮流坐庄”等乱象……实践充分证明,唯有找准靶向明“病因”,方能对症下药开“良方”。而要想真真切切提振干部担当作为“精气神”,就必须要做好制度建设“实文章”。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拓宽“上”的渠道、强化“下”的预警,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对于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好干部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真正让实干者有盼头有奔头。另一方面,要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进一步厘清“可容”边界、设置“不容”底线,从而更好鼓励党员干部增强“敢于改革”的动力、焕发“勇于争先”的活力。